凤彦军用公筷夹了一块肥肠给海雨,海雨闷头吃饭,大口大口米饭,一块肥肠能吃大半碗。
松瑜哄着她说:“慢慢吃,不急。”
“你刚才说的新生儿溶血症,你也有听过这个病?”
松瑜的知识还挺扎实的:“不就是母亲和孩子的血型不合嘛。”
“你好像挺了解这个病的。”凤彦军说到医学,疑难杂症的病,就兴趣浓厚。“你是有办法医治吗?”
松瑜实话实说,“理论的办法是有,可是实际风险可很大。”
县医院不像现代三甲医院,科室和医疗器械都配备齐全。
这个年代的医生,可能是兼任儿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有的医生则是内科心血科肝胰科泌尿科。
县城这种小地方的医院,会手术的医生可能还不够三四个人。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心酸得很。
“新生儿得了溶血病,基本就等于是绝症了。”凤彦军惋惜道。
松瑜了然:“往后再发展20多年,溶血症就不会是绝症了。”
凤彦军微笑:“你好像对未来医疗进步充满希望。”
“当然,”这不是希望,这已经是成真的事实了。松瑜自豪道,“咱们国家苦尽甘来,什么困难都能挺过去,这小小溶血症还解决不了么?”
凤彦军很是忧心现在:“其实,打砸闹事的男人叫唐烨,他妻子陈丽三天前在我们医院生下一女婴,胎儿在母胎时就有了溶血症。”
松瑜知道,每个当医生的,心多少尚存对患者的慈悲。
“白头鹰国真的是有救治的办法?是什么办法,能否跟我一起讨论下?”凤彦军谈到医疗新科技手术,心态还是挺谦虚请教的。
“实话说,我刚才只是为了稳定那人的情绪。现在国际上,能痊愈溶血症的案例还是非常少。”松瑜的坦白,打消了凤彦军的救人想法。
可是,凤彦军想到了什么:“可是,你刚才不是说,可以用血浆置换法,这个有没有可能我们现在这种医疗条件可以做到?”
松瑜:“血浆置换目前是没有办法做到。可以试着直接用换血法。可这个风险更大。”
林巧稚女院士在1962年做成功了第一例换血救溶血儿手术。
松瑜在本科的时候了解过这个案例。
可是,新生儿已经出生三天,成活率只会更加低。
这时,安晓苏去找凤彦军,想告诉他鳝鱼做好了,一起吃。
结果被办公室的医生说:“凤医生刚出去吃饭了。”
安晓苏惊讶地问:“他自己去的吗。”
医生回答:“这就不知道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