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德虽然嘴上答应了,心里还是要自我建设一番。
尽管,温母对儿媳是出了名的挑剔,但是不可否认,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温律年的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靠着纺织厂的工作,一把屎一把尿,将温家兄弟姐妹四人拉扯大的。
温家原先也住在纺织厂的家属院,还是最早分房的那一批。
他们一家五口,挤在用门板隔开的两居室里,男的住一间,女的住一间,日子非常逼仄。
后来,温家大儿子在建筑队下苦力,攒钱娶了媳妇,也分了房子,从此搬出去住。
温家大女儿也争气,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当了医生,很快嫁给了同单位的外科主任。
再加上二儿子温律年下乡插队,温家人这才住得宽松一些。
温母年龄大了,退休后,正赶上大儿媳怀二胎。老太太不用工作,就拿自家老房子跟人交换,换到城北大儿子的建筑家属院,和大儿子做了邻居,专门去给大儿媳伺候月子。
第二年,政策开放,允许私人买卖房屋了,老太太和大儿子都卖了自己的小房子,合资买了一套小三房,从此住在一起。
为此,德德妈没少在闺女面前抱怨。
这位丈母娘觉得,温家的老房子,也该有二儿子温律年的一份,四舍五入也该有德德的一份。现在,亲家母把房卖了,全贴补给大儿子买新房,这不是明摆着偏心吗?
德德表面上顺着亲妈,自己却觉得问题不大。
她已经从新婚丈夫突然入伍的震惊中缓过来,开始享受自由自在的婚后单身生活。
一个女人,有工资,有房子,还有丈夫每个月寄来的津贴,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坦,怎么可能再去觊觎婆家的老破小。
甚至,婆婆搬去城北,和老大一起住,从此不在她面前晃悠,没法再指责她不该买这个、不该买那个,德德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不过,德德妈指桑骂槐的话,还是被有心人,传到了亲家母的耳朵里。
温母气归气,却也知道亏待了老二。
那时候,温律年每个月的津贴只有一半寄给德德,另一半是寄给母亲的。老太太立即给温律年写信,把买卖房子的事情说了,还说以后,让老大来养老,让温律年不要再寄钱过来。
不知道温律年怎么回的信,反正从那以后,来自部队的津贴,就全部寄给德德了。
温大哥和兄弟感情好,自然不说什么,他觉得自己要了老娘的房子,赡养老娘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他媳妇儿,就不这么认为了。
在温大嫂看来,她得了婆婆的房子不假,但这房子又破又小,根本没卖几个钱。买的新房虽然大,但婆婆和没出嫁的小姑子都在里面住着,根本不能卖了折现。
婆婆虽然现在有退休金,还能在家帮他们带孩子,但是婆婆以后年龄大了,老了不中用了,肯定得花不少医药费。养老的代价太大了,根本不划算。
凭什么老二家,就能无事落得一身轻呢。
温大嫂甚至觉得,当初德德能拿到纺织厂的工作,还幸运地分了新房,也是沾了婆婆的光。
她全然忘记了,即使德德不接这个工作,温母也是要退休的,到时候这个工作只能跳空。况且,温律年顺利回城,也是那桩婚姻的受益者。
本来一碗水端平的事,有人偏偏要钻牛角尖。
这位大嫂,后来再看见德德,就没了妯娌间的亲切,还阴阳怪气说,都是亲兄弟,干嘛把账算得那么清楚呢?
搞得德德从此又多了一个,不爱去婆家的理由。
所以今天,她这位大嫂,该不会又在家摆鸿门宴吧?
一想到这里,德德就头大。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德德也不好意思真空着手上门。
夫妻俩走到胡同口,德德看见有卖水果的流动摊贩,还是跳下车子,给婆婆和大嫂买了几斤橘子。
她把橘子丢给温律年,“就说是你自己买的,千万别提我。”她只想当个路人甲,安安静静吃完饭,立即闪人。
温律年知道媳妇心里存着气,老老实实提上楼。
不过,在房门打开的一瞬之前,温律年还是把橘子塞回了德德手里,“先帮我提一下?”
德德来不及拒绝,满头白发的温母就探出身子。
老太太踉跄着,抱住儿子,“律年,我的儿啊,你怎么才回来!都回家了,也不知道先来看妈……”
五年没见了,母子相聚的画面非常感人,老太太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着这几年的思念。
老太太身后,许久未见的大嫂,也故作感动,抹着并不存在的眼泪。
她们完全没有在意……核心人物身边,还站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
德德一手提着橘子,无语望天,快要把天花板盯出花来。
这一大家子,还真当她透明人啊。
要不是她另一只手,被温律年紧紧握着,挣都挣不开,她现在就想撂下东西走人,好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