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那座会发光的巨大广告牌又亮了。
面具,你剩一张就够了。
这是广告牌上的标语,它就竖在窗外,每个字都完整无缺地直射进来,照在了卧室的床榻上。
张堂知道标语的意思,它在怂恿人们卖掉手头多余的面具。
这是个身份可随意更替的世界,每个人出生后都会自带三张面具。每当换上一张面具,就可拥有与其对应的身份。
曾有人将面具比喻成可更替的衣服,但这显然并不恰当。再精致的衣服也会被熟人认出,而面具则不会。它更像是种将全身瞬间整形的技术,使人们在脱胎换骨后,仍能保留原有的记忆和思想。
不少人想将一辈子活成好几段人生,就设法去获取他人的面具,于是就萌生出各种交易面具的产业来。
窗外的广告牌就属其中一类,类似的广告牌这个城市有三千多座。
张堂看了眼时间,重重将窗帘拉上后坐到桌前。不一会他熟练地套上耳机,并打开了手机里的情感电台。
张堂,男,28岁,身高1,是一名情感电台的音频主播。此刻他又看了眼时间,倒了杯热水后在手机上调试起电台声效,好让声音听上去更饱满与磁性些。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好伴侣值得一生,好声音值得回声,欢迎来到回声,我是今晚的情感主持,张堂。”
张堂曾在6年前卖掉过他的第三张面具,又用换来的钱在家附近开了一家奶茶店。之前店里的生意一直都不错,后来因对面的学校搬走了,近半年的生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今天的情感话题是择偶标准。你心中有理想伴侣吗?金钱、肉体与灵魂,你更在意哪项品质”张堂不断念着电台文本,手里则习惯性地把玩着一叠柔软的贴纸。
这是他奶茶店的商标贴纸,店名叫石光奶茶,是他用第二张面具的身份开办的。可自从学校搬迁后他就没怎么去过,而是将店铺委托给了店长小刘。
情感电台的听众越来越多,话题也聊的越来越深。两小时后,张堂用一段话结束了今天的话题:“当人们看偶像剧时的择偶标准会变得更高,失意时的择偶标准则会降低。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如此弹性的标准吗?”
时间到了,张堂退出了情感电台,喝了口温水后摘下耳机,伸展着微微僵硬的身体。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好友阿铭发来的短讯:你那里还有面具吗?
张堂微微一愣,打字回复道:只有一张,我还没有卖的打算。
阿铭是张堂多年的朋友,头脑灵活又健谈,还认识不少倒卖面具的商人。6年前张堂的第三张面具就是阿铭帮忙卖出高价的。
张堂知道阿铭找他有事,回复完就拿着手机,踱步到窗边拉开了厚重的窗帘。
面具,你剩一张就够了。
广告牌的发光字一小截映在了他俊俏的脸上,像是某种故事即将开始的暗示。
他刚要推开窗户,第二条短讯来了:不是让你卖。我找到一个俱乐部,可以做面具的交换,想不想去碰碰运气?
交换面具?没太大兴趣,只有些混不下去的面具才会被人拿出来换吧?
的确是,但这个俱乐部比较高端,有很多富豪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会把一些自己玩腻的面具拿出来换。这些对他们来说不值一提的面具,其实对常人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张堂没有立刻回复,他推开窗户开始思考起来。
已是午夜,秋季的风带着凉意,卷进窗外的弄堂后又吹进了他的房间。
这片居民区是极古老的楼型,楼与楼之间挨的极近。张堂住在一楼,每次都不敢将窗户开到最大,怕挡住过路人的行走。
短讯又响了,这次阿铭直接发来语音建议道:“你不是有一张奶茶店老板的面具吗,这种小商人的面具很有噱头啊!再说你不会真想在你那个破小区里住一辈子吧?”
张堂轻叹一口气,回复他道:行吧,先去看看再说。
好,那就周六碰头,我把地址发给你。
放下手机后张堂转身走到床边的衣橱前,慢慢地拉开了橱门。
这是他存放面具的地方。
在左上角一个隐蔽的格档中,晾挂着一张浅白色的面具。这张面具名叫“林为零”,是位24岁的女性,身高161,职业是石光奶茶店的老板。
在这张面具的右边,还摆放着一支口红与一副近视眼镜,只是好像很久没被使用过了。
水为什么会沸腾,生命为何需要呼吸,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孩子喜欢追问原因,多数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并不会去真正关心。
同样的,当人们戴上面具的那一刻,除了思想和记忆,身体为何会变成另一个人的原因也无人关心。因为与之相比,怎样利用好面具,从而扩大自身的利益显得更为重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