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风料理了春喜的后事,本打算回自己的故乡,从此隐姓埋名,安度余生。可是转念衡量一番后,觉得有些不妥。摄政王多尔衮或许已派人在故乡那里等着他自投罗网,况且自己立下誓愿,要破坏满清的龙脉,以报摄政王多尔衮及朝廷的迫害之仇。
怎么破呢?就如破大明的龙脉一样,去长白山挖满清的龙穴?
可是,自从满清统治者知道吉林长白山龙脉,以及聚精藏气的龙穴位置之后,就安设有一支军队守卫在其处。美名其曰:“护林卫队”,实则是守护满清的龙脉,不得让任何人破坏。所以,一般人就连走近长白山龙穴位置都很不易,甚至说是无法靠近。如此一来,怎么能破坏他家的龙穴之地?
那就只有起兵造反,用武力军队推翻朝廷。这个方法最为直接。
然而自己是一个风水先生,哪里能招集兵马呢?
放眼当今时势,能与满清朝廷抗衡的势力,也只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蕃。且现在三蕃实力和朝廷的军队实力相当,谁都不愿意先越雷池一步罢了。其中,以平西王吴三桂的实力最强。他若是真的发难,能直捣京师都很难说。所以朝廷对他还是非常忌讳的。
想到这里,李纯风的心里有了打算:当初吴三桂把我推荐给多尔衮当国师,就是想在朝廷里面多个照应。况且这些年来,吴三桂和满清朝廷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和。朝廷想着怎样安抚压制他,他呢,也有着起兵造反的打算。既然这样,去云南说服平西王吴三桂起兵造反,也是一个复仇的方法。
从自己这边来看,和吴三桂的交情不错;从吴三桂的角度出发,先发制人,免受满清朝廷的压制,甚者可以夺得江山。平西王吴三桂,难道他没有这个愿望吗?
李纯风收拾好行囊,投诚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去了。
他本打算说服吴三桂起兵造反,这样一来,会让摄政王多尔衮忧心忡忡,积虑成疾。但是不曾想到的是,待他到了吴三桂那里,听到的有关朝廷事情,竟然是: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死了。
听平西王府里的人讲,多尔衮带着随从去喀喇城狩猎,谁知那天天色突变,电闪雷鸣。一道闪电从天而射,朝着多尔衮这里击来。马儿受到惊吓,跳跃奔驰,使得多尔衮不慎从马上坠落受伤。后来因为没有在意,导致伤口感染而亡。
李纯风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不由得感叹:多尔衮这样的人,上苍都会惩罚他。抛开他对我的迫害不说,就论他对前明太子所用的卑鄙残忍手段,以及对南明朝廷君臣的赶尽杀绝,苍天都看不下去,这样惩罚他,已经算是仁慈。
不出李纯风所愿,平西王吴三桂接纳了他,仍然和以前一样,收为麾下幕僚,并且当作知己。吴三桂平日里若是遇到难事,大多会尊询李纯风的意见。
从平西王吴三桂这里,李纯风得知了多尔衮死亡的真相。
当时,多尔衮与一行骑兵随从外出狩猎时,骤然间天色大变,狂风大作,有大雨来临之势。雷声轰轰作响,突然一道闪电击向多尔衮,他顿时感到头晕目眩,跌落于马下。跌伤了膝盖,当地土民用石膏给他涂抹了伤口,他勉强支撑着继续前进。后来,骑兵们将一支老虎赶入围中,多尔衮连射三箭未中,这时便感到膝盖剧烈疼痛,难以忍受,胳臂无力,便急令回营。此时,大臣们见他面色苍白、伏鞍不起,便慌慌忙忙地找来担架,将多尔衮抬至附近的喀喇城,时隔不久,多尔衮还未来得及交待后事,就一命呜呼了!
听得吴三桂的讲述,不屑而又夹杂着欢喜的神情从李纯风的脸上掠过。
吴三桂顿了顿声音,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李纯风的情况讲与给了他听。
李纯风微微一笑,说道:“王爷既然知道我现在的情况,何不将我拒之门外呢?”
吴三桂听了后回答:“满清朝廷对我一直怀有戒心,现在只不过是安抚我,害怕我造反罢了。一旦今后我的势力衰弱,朝廷定然会派兵剿灭我。到时候别称平西王了,恐怕朝廷会封我上西天了。我何必为了这样的朝廷,而为难你呢?”
见吴三桂把话都递过来了,李纯风试探地问:“朝廷对你有戒心,那你真有这个心愿没呢?”
“什么心愿?李大人你的意思是?”吴三桂佯作不知李纯风话语的意思。
李纯风知道,肯定回答此类话语,非同小可。于是说了些叙旧的话,亲近和吴三桂的感情,后面又补了几句“平西王爷,你有什么打算或者忧虑,难作定夺的,都可以与我商议。我现在不是朝廷的国师了,而是你的军师。我的谋略能力你也知道,所以有我在,你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吴三桂见李纯风语气恳切,轻轻地点点头。
“平西王爷,你真有此抱负?那打算何时起兵,夺回汉人江山?”
吴三桂想了想,摇头说道:“现在还不是起兵夺权的时候。”
“现在多尔衮死了,顺治年幼,朝廷正是虚脱之时,王爷你正好应该趁着这个时期起兵。”
“孝庄太后也不是一般的娘们,听探子说,现在朝堂上秩序井然,君臣一心,文臣武将大多忠心护主。这样的局势,哪里适合我等造反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