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孙儿的担忧,赵祐少有的面无表情,正视着杨景,道:

“不好言说,但汝祖翁我所言的不好言说,并不是凉州俩逆贼。”

赵祐摇头:“其凉州的韩约、马腾贼虽兵锋强劲,但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土地虽为勉强,可凉州汉人少乎,远无中原大地多有善耕者,不然俩贼当初也会那么热衷于俩攻三辅地区,其五谷之粮怕是也亦难食乎。”

多半是为野心和没什么粮食吃。

“所以俩贼虽为麻烦,但不足为虑,祖翁我只需携精兵一万赴凉,后以义以名,广募甲胄兵卒,以力求小胜俩场,再施宽厚之仁政,于修内政何谷种荞麦,于丰美水草畜牧。长此以往,凉内诸如民众与大户终会归附拥戴汝祖翁我。故此不出三年,俩贼即便不来投,也能必杀之。”

赵祐拧眉叹口气:“嗯......至于...祖翁我所谓的不好言,其实是担忧凉州羌人的治理问题和此行的雒阳之事。”

“嗯?”杨景一轻哼,深感困惑。

祖翁言语里对韩遂贼的不以为然很明显,但对于羌人的治理问题却尤为的凝重。

于是。

杨景仰面,半疑半问,道:

“祖翁,羌人治理很麻烦么?宽仁外加传教汉人习俗及耕种技艺,不是理应偏好否?至于雒阳,嗯,景孙也不大知晓祖翁之忧,难道是为担心吾们至雒阳之后,安否?”

这边在杨景看来,自家祖翁的内政水平应该不低,所以,勉强治理一下羌人应该不难的,怎么会对羌人如此的担忧。另外,等后面等到了雒阳,最危险的点多半就是董卓,可自家祖翁却在董卓还没乱入雒阳之前,就已经开始担忧起此次雒阳之行了。

难不成除了董卓,雒阳里还有想要威胁他们杨氏和赵氏的?

不应该啊!

“羌人是没那么容易治理的。”面对其孙的狐疑,赵祐从所在马车里的一個小盒子里拿出了一卷竹简递给了其孙杨景,道:“看看吧!”

杨景没有丝毫犹豫,一把接过了竹简后,就仔细地读着,不过他越看他眉头的川字就越皱。

赵祐:“现在知否?昔日朝廷也曾试过多种办法,像置属国、内迁、西逐诸羌、以夷制夷、诉诸武力、都曾试过。而置属国是古今为止,朝廷使用过的最有效的办法,虽然羌人属国内的部落与部落联盟不断地在战争、分合、改组,但对于朝廷而言,其属国内的羌人再好血族亲疏制度都无伤大雅,只要别掠夺汉人土地财富就可。”

“而内迁的话,其羌人所特有的野蛮性和掠夺性,又与汉人的文明习俗产生尖锐的冲突,于是,其内迁的羌人往往还是野蛮,好掠夺、好血腥、好杀人、好犯法家之律法的。而且羌人不比汉人,朝廷和大家大户皆多喜羌人为奴为徭役,以至,积以愁怨。”

“西逐诸羌,这個北逐羌人,在打败羌人后修建关塞这点还好,但太于勉强,若没有强劲的铁骑去征服就皆为枉然。”

“诉诸武力就不用祖翁我教了,以杀制杀。”

“所以,对于诸如此些言语不通、原始部族、无国、利己式掠夺的羌人,若是没個俩全法,真当难乎!而且祖翁我其实也想到了治策,但宽政之行需要时间,若想让其彻底归心依附朝廷的话没個三十、五十年都拿不定,当然,也许会有更好的牧民之策,但现今翁还是想不出哦!”

“祖翁。”杨景轻喊了一声,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家的祖翁。

凉州本就少经学者大家又加上还处于半原始血亲制度的羌人社会,无国制度,非常利己,同时很多羌人向往大汉的文明与先进,又带着原始野蛮多生事端,确实是杨景想的简单了,这百年羌乱而渐渐形成的仇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加以引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