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官方做生意的好处不言而喻。
不,其实应该说没有比和官方做生意有更大的好处了。
首先,炭窑出炭的运输赵平安不用操心了,也不用他辛辛苦苦挑几十里地跑一趟。他们只需仔细地烧好,县衙自有车来接。
其次,与官方做生意没有市场上那般讲究。像王盘将炭分作三六九等这样的都属于画蛇添足。甚至一些品相不太好的碎炭也能鱼目混珠,反正他们给的价钱也都是普通木炭的价钱。
只不过赵平安得了便宜,却也尽力地把事情做得漂亮。毕竟他能如此轻松地拿到订单,站在县衙的角度,不过是因为顺水推舟,卖了个人情。他能拿,那旁人也能拿。谁家没有个穷亲戚?七拐八弯的关系下,谁又没有个烧炭的关系户?
赵平安门清,没有他赵平安,县衙就不烧炭了?大概率便是先前的供应商贪多却嚼不烂,让县衙也看不下去了。要想抓住机会,先稳定自己的根基,首当其冲地就是烧好他的木炭。
这是他目前赖以生存的法宝,为此,赵平安可以将烧木炭当做眼下唯一的事业。
王盘就不明白,简简单单地烧个木炭,用得着一天到晚在炭窑盯着吗?但赵平安想得通透,就差把家搬到炭窑边。他如今连柴都不卖了,一门心思地就研究如何能更好地烧出一窑好炭来。
木炭的良品率很重要,这其中关系到火候、通风、木柴原料、时间甚至天气等等等等。为了达到标准,他新开挖了两个窑,烧废了数窑炭,大概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胡山村炭窑和原材料的完整套路。
他将所有数据记录在案,时刻比对。除夕前,才完完整整地出了一车木炭,六百多斤。
三口窑,两千四百多斤柴。
六百三十斤炭。
每一根都完完整整、漆黑发亮。
“大功告成!”赵平安站在车旁,耳朵上夹着炭笔,手里拿着册子。王盘搬着竹篓子,直竖大拇指。
而今想留下碎炭都是不易了,不过好在前几窑烧废了,如今胡山村的几家人,都能烧上自家的木炭,取暖做饭已不在话下。
赵平安先前统共往县衙送了两车炭,加上这一车,大概能让县衙烧到开春,不成问题。之前两车炭得来的钱,赵平安并没有多留,而是买了头猪,杀了腌制分给了大家,猪下水煮了几锅,吃得一个个人仰马翻。
余下的,则添了一些衣料、夹袄填塞,全村十几口,每人都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