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王守仁的弟子名叫王艮,原名王银,出生于儒家大本营江苏泰州,全家生计靠其父煮盐维持,七岁开始学习理学,十一岁辍学继承父业,二十五岁时就成为了当地的富翁。由于经济条件许可,王艮重新回归理学,他的天分和刻苦成就了他,二十九岁的某天夜里,他从梦中惊醒,浑身大汗如雨,突然感觉心体洞彻、万物一体,他觉得自己悟道了。
王艮自悟道后,就四处讲学,他的讲学有个特点:不拘泥陈说旧注,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以经证心,以悟释经。说白了,就是望文生义,但因为可以言之成理,所以他的听众越来越多。三十七岁时,王艮已在泰州声名大振,他把自己塑造成超级特立独行的人物。
他按照古礼定制了一套冠服,帽子叫“五常冠”,取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义,传说中舜帝便是戴这种帽子;衣服是古代人穿的连衣裙“深衣”,传说春秋道教创始者老莱子便穿的这种衣服。穿戴完毕,他还会捧着笏板,行走时迈的步子经过精致的测量,坐时一动不动,和死人唯一的区别就是还有气息。他还有一个特立独行之处,就是嗜酒、嗜赌如命。
正德十五年(1520年),他到江西挑战各路理学大家并且百战百胜,最后他狂傲地宣称,天下间已没有人可以当他的对手。恰逢王守仁此时还在江西境内巡抚,于是便有了他被阳明先生收服的经典故事。
王守仁年轻时也是个狂放不羁的人,坚持建功立业的真理。为了这个真理,他废寝忘食,苦读兵法,曾不屑于众人的嘲笑,在饭桌上用果核排兵布阵,这就是狂。因为他本是个狂人,所以他也喜欢别人是狂人,这就是所谓的英雄相惜。
王守仁在收服王艮之后,惊喜地发现他是一个可塑之才,连忙给王艮脑子里灌输他的心学思想,从“格物致知”谈到“诚意”,再谈到“存天理去人欲”,最后谈到“致良知”。把王艮听得一愣一愣的,深深拜服。
王守仁最后对王艮说道:“其实你已有了“狂”的灵魂,但有点跑偏,你应该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得到“狂”的真谛,这就需要你致良知。你的名字“银”边是个金字,金乃狂躁流动之物,把它去掉,名为王艮,字‘汝止’。这是要时刻提醒你自己:要静止,不要太流动。”
王艮同意王守仁的见解,从此专心地跟着王守仁身边学习起心学来。王守仁后来经常对其他弟子说,收服王艮比他活捉宁王朱宸濠还有满足感。
但也正是这个王艮,后来把王阳明心学的这只巨舟驶入狂傲不羁的禅宗海洋,让王阳明心学的敌人们有了攻击的话柄,从而导致了心学在明代被围剿,直至没落。
当然,这是后话了。
王守仁虽然不知道未来心学会因王艮而走向没落,但此时也被他提出的质疑气得瞪起眼睛来,大声说道:
“无稽之谈!我怎么会有官瘾?我早先就曾教导过你们之中进入仕途的人,仕途就如同一张网,进去后就会被粘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学会站在网子上看。但也不是要你不作为,是要你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说完,他叹息一声道:“我虽然能力有限,但皇上既然能想到我,说明我还有利用的价值,那么我就应该去为国分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