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西县出发算起,孙少杰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

他从哈密下车,然后沿着东天山向南疆一路走去,兴来就停,兴尽就走。

葡萄城、库尔勒、库车、苹果城、疏勒、莎车……沿着大沙漠几乎走了大半圈儿,到达和田时已经是四月份了。

有复员证傍身,倒也畅通无阻。

一路行来,整个南疆如一副画卷,徐徐在他眼前打开。

人在画中游,心在画卷外。

孙少杰有店住店,有帐幕住帐幕,有农家住农家,啥也没有就露宿野外,哪里也不想去时也会偶尔露宿街头……沿途风俗人情、山水大漠慢慢的改变着他的心境,到和田时,不需特意控制,已经可以很正常的面对梦中的白衣,不再心如刀绞一般剧痛,只余温馨如故。

战友家人在和田城外的郊区镇上,已近知命的父母双亲还养着四个儿女,主要依靠枯水季白玉河趟玉养家。

不过,能到收购站换钱的都是一公斤以上的大玉,小籽玉根本不收。

这里的孩子们都把小块的籽玉当成漂亮的石头当街玩耍,如果有人愿意,用一个鸡蛋就能从他们的手里换一颗同样大小的籽玉,大约二两左右。

由于一公斤以上的籽玉并不是经常能够碰到的,所以,趟玉只是挣个辛苦钱,并不能发财。

山料倒是会大些,但那要从玉矿里面去挖,和田的玉矿在雪线以上,没人知道在哪里,也不允许私人开采。

趟玉时偶尔碰到精美的山流水大料,就算是极为幸运的事件了。

其实,收购玉石的价格也就三毛钱一公斤,比面粉还便宜,也并不值当费那么大功夫。

所以,一家人常在温饱线上下徘徊。

表明来意后,孙少杰给他们留下了一些粮食和钱,并交换了通信方式。

他打算以后每月都寄钱过来,直到最小的孩子长大到十八岁。

之后孙少杰就沿着白玉河进了山。

白玉河,亦称玉龙河。

这条河自古因生产白玉而得名。其实除白玉外,还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等三十多种和田玉。

只不过以羊脂白玉最为出名罢了。

每年夏天,来自昆仑山的雪水融化后汇入玉龙河,把高山上雪蚀下来的玉矿带下来,历经水冲石磨,待到秋冬季节水退,遍布河床上的鹅卵石和沙地里,就会有很多鹅卵石一样的籽玉出现,引来众多寻玉人。

古时候和田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那时的玉龙河是一个漫漫水沼,自南向北流经和田绿洲,在阔什塔什与西边并行的墨玉河——汇流成和田河后注入塔里木河。

闻名世界的和田城最初有一半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形成的古河床西畔发展起来的,只不过这座曾经全世界最著名的城镇现在也只有玉石值得称道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和田人祖祖辈辈的也大多以玉为生了,并且将持续下去,随着国家逐渐富强又能以玉致富,再次辉煌。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人间事最离奇莫过如此,虽然令人感叹却也能够理解并接受。

这世上哪有永恒不变的事情呢?

四月正是这里的春天,雪山融水顺着冰雪蚀沟汩汩流淌,最终汇成奔涌大河顺着昆仑山北坡的河道倾泄而下。

所以,这个时节并不合适趟玉的。

因为水太大,玉石都在水里。

但在孙少杰身上,这事又当别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