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出身,和历代皇帝都有所不同。

最为显著的,便是与佛有缘。

明太祖朱元璋年轻的时候,迫于生计,去皇觉寺当过和尚。

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也得到过一位了不起的高僧相助。

此人名为姚广孝,长洲沽阳人。

靖难之役时,是朱棣身边的主要谋士,帮助朱棣赢得了靖难的胜利。

建朝以后,姚广孝并未贪图名利,封官拜相。

而是一个人隐退到鸡鸣寺中,做回了那个敲钟的和尚。

不过,姚广孝人虽然隐退,但在朝中,尤其是朱家内部的影响力依旧很高,被朝中人称之为黑衣宰相!

“当当当当……”

木鱼敲击的声音悠悠响起,鸟儿在树枝唧唧喳喳欢唱。

鸡鸣寺内,一片宁静美好的祥和。

朱棣躺在蒲团垫成的自制床榻,舒舒服服的伸了个懒腰。

“还是你这里好啊……没有‘陛下’,没有‘皇’。”

“老在宫里待着,这些话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佛像下,黑子僧人姚广孝拨弄着手中的佛珠,嘴角微微扬。

“怎么,这就烦了?”

“当年在北平王府的时候,那个提着战刀,说要奉天靖难的燕王去哪了?”

“当时的你,可没觉得这皇帝不好做。”

朱棣用手拄着头,侧躺在床,笑道:“当年没办法啊,当年也年轻。”

“今个早动了动身子骨,那个累呦!岁月……不饶人呐。”

“这帮小崽子……也不让老子过的安生。”

姚广孝道:“又是汉王?”

朱棣不置可否,从怀里掏出一块腰牌,扔到姚广孝脚下。

姚广孝放下佛珠,拾起腰牌。

眉头一皱。

“罗网?”

朱棣点了点头:“刺客身掉下来的,你怎么看?”

姚广孝轻轻抚摸那紫色的腰牌。

没有说话,眉头却是越蹙越紧。

许久,轻轻吐出一字。

“煞。”

朱棣皱眉,“什么意思?”

姚广孝双手合十,“孤辰寡宿,隔角星叠加,阴阳差错,刑克厉害,是为天煞之星。”

“这牌子的主人,将来必定会掀起一场滔天的血雨!”

轰。

朱棣目光一颤,直接呆愣在原地。

就在这时,太监小鼻涕走了进来,轻声道:“陛下,樊将军回来了。”

朱棣沉声道:“叫他进来。”

小鼻涕应道:“是。”

转身出了门。

不多时,一个身穿甲胄的武将走了进来,正是樊忠。

樊忠单膝跪地,拱手道:“臣樊忠,见过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朱棣点点头,“朕安,起来吧。”

“说说,令牌的事查的怎么样了?”

樊忠道:“陛下,根据前去的锦衣卫所说,那伙刺客一共分为两批。”

“第一批刺客,身手一般,大概有二十几人。”

“第二批刺客,身手了得,一共有十一人。”

“两货刺客交替出现,那腰牌,正是来自于第二批刺客!”

“还有,那些人从江阳湖消失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听完樊忠的话。

朱棣原本便不平静的脸,此刻变得更加沉重。

“朕果然没有猜错,那罗网与靖难刺客,根本就是两伙人。”

“能豢养出这样一股可怕的势力,到底是谁的手笔?”

根据姚广孝的预言。

这罗网的主人,将来必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虽然姚广孝的预言,未必会应验。

但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朱棣依旧谨慎无比。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这能掀起腥风血雨的幕后之人,究竟是谁?

……

夜晚,戌时。

应天府的秋风格外的冷,皇城内外,一片寂静萧瑟。

养心殿中,朱棣裹着一层黑色的绒衣,躺在火炉旁看书。

不多时,太监小鼻涕进来禀报道:“陛下,太子爷和梁王到了。”

朱棣点点头,“叫他们进来吧。”

沙沙沙……

朱高炽和朱高焱走入殿中,躬身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父皇万福金安。”

朱棣放下书,笑着道:“朕安。”

“来人,赐座!”

两个小太监搬来凳子,恭恭敬敬放到两人身后。

这凳子说来还挺讲究,整体是实木的,里面镶着铁,内部中空。

天冷的时候,往里面空的地方添炭火,便成了一个简易版的电暖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