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又来,转眼两个年头过去,今年是干旱的第三个年头了。
这两年的临山县总共没下过几滴雨,不说土里刨食的农人日子艰难,就是县城有些家底的日子也不好过。
好在听说县衙有人提前预言了这场干旱,知县大人又有先见之明,身先士卒带领临山县的百姓挖渠储水,等干旱真的降临,又合理的分配水源。
听说就要下雨了,临山县的百姓日子艰难虽艰难,心里却有了指望,一个个虽然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精神头却还不错。
“听说没,再过个把月,就有雨下来!”
“你还当这是什么稀奇事?县太爷不早说了嘛!”
“哎,你这人……那你知不知道那个能预言灾祸的奇人异事是谁?”
见人被问住了,先说话这人心里得意。
“我跟你说,是上河镇李家村的人!听说还是个小姑娘,年纪也不大,就是早早定了人家,不然,县太爷家的小公子都惦记把人娶回家了……”
李家村,李广平一家不说在李家村,就是在上河镇临山县这边,名声都极大。
李长清如今有了秀才功名,之后,拜了知县大人为师,先头说过临山县的知县虽是同进士出身,可指点秀才的学问是绰绰有余。
因此,府城那边的书院李长清就极少去了。
这两年,李家村人的日子也不好过。许多人家学李三祝家买了山地,还没等种上果树就开始闹干旱,良田地伺弄庄稼弄点水都不容易,更遑论山地。
眼见着日头越来越毒辣,不是深山里找到了一处水源,人都能活活渴死。
“秋岁,这个草你家还要不?”马老太太有气无力,身后边儿背了一大捆子的草。
她家也买了山头,果苗是种上了,可枝干还不到小孩手腕粗,这两年想尽了法子,没把苗活活旱死,谢天谢地了,还能指望结果子出来?
要啊!多少都要!
自家养了那么些牲口,多少都不嫌弃。
李秋岁帮忙把草卸到自家后院,“您怎么还亲自上山了,你家马四叔呢?”
两家隔壁住着,两年时间下来,李秋岁冷眼旁观,马遛子这个孝子真没啥水分。
马老太太摆摆手,“我家你大伯二伯去县衙修河道了。老三,老四,并几个媳妇领着一大帮孙辈还在山上,我回来找点水给送去。”
县衙那边下来人说怕有水灾,家家户户出了不少劳力去修河道,他家老二大老二都去了,留下老三,老四,连着孙辈和儿媳妇都在山上守着那几棵果树。果子指望不上,好在李三祝家里要的这种草,就是开始撒了点种子,之后就由着它们野生野长,也是托了这草的福,果树不至于旱死,偶尔还能扒拉两颗药草。
药草这玩意儿就能换银钱了,不论拿到县城还是镇上的医馆,就是李三祝家里,也是有多少要多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