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一番交接后,刘备也赚足了面子,便并辔而行,引至县衙。

一路,刘备也向齐靖问些本县最近的战况。

刘备毕竟是本地人,熟悉地理情况。

所以大致梳理了一遍,就彻底搞明白了现状。

于是吩咐张飞道:

“翼德,你先点起一千人马,随我去单都尉留下的旧寨遗址看看。”

“剩下一半人马且留守县城。所需军粮,我自会从县城给你送去。”

张飞二话不说,就带兵出发了。

刘备到了地方,看到的是满地残破的营寨,看起来修缮也要花费不少钱粮。

他又登高而望,观察山势。

思忖良久之后,眉头一皱,问道:

“这里沿着燕山,一贯都没有设烽火台么?”

“那还如何协防三县河口?”

“难道另外两处谷口的援兵,还要等快马通传军情?那起码得多耽误几个时辰。”

刘备一眼就看出。

这儿虽然没有长城,但修几个烽火台也好啊。

齐靖苦着脸,道:

“单都尉战死前,本县官库的钱粮已经竭泽而渔,全部供给军需了,邻县情况也差不多,实在是修不起,就这么凑合着防守吧。”

“战局紧迫,烽火台是必须修的。钱粮不足,我会先行想办法,修好之后再问州郡要钱。”

刘备也知道战时地方都被打烂了,缺钱是肯定的。

但他也算有点军事素养。

加三年前他就是在涿郡本地跟黄巾军战斗过。

所以对于地利的妙用理解非常透彻。

这也是刘备天生比张纯有优势的地方。

古代地理学不发达。

外地人初来乍到领兵,肯定不如在当地住了几十年的地头蛇。

而州郡官员之所以不肯牙缝里挤钱拨款。

也跟他们不了解地利有关。

他们没有充分认识花钱在燕山沿线设置烽火台的性价比。

县丞齐靖也对刘备这么热心修烽火台,不太理解。

他苦口婆心最后劝道:

“刘公,要是真垫了这钱,州郡那边最后肯定是要不回来的,这就等于是你自己出了。”

刘备摆了摆手,斩钉截铁道:

“尽人事,听天命吧。”

“就算真要不回来,也不能拿弟兄们的性命、乡亲们的安妥冒险。”

“你先算算,大致需要多少,我看看垫不垫得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