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道没想到,郑继伯竟然这么贴心,不等自己说,就主动送人手。
“外公,这恩情,外孙铭记在心!”
“将来外孙若能大仇得报,登临帝位,这荥阳郑家,必定为天下士族之首!”
郑继伯闻言欣慰地点点头,但又轻轻地摇摇头,抚其背慨然道:“外公帮你,并不是全为了郑家!”
“你是我的亲外孙,你落难来投,我岂能坐视不理?再说郑家为五姓七望之一,于情于理,也不能被那李世民压着!”
“这口气不出,别的不说,郑家定会沦为天下笑柄!姥爷不求回报,只求你能大仇得报,只求天下人明白,郑家的人,不容欺负!”
李承道听了这个,倒是还能接受。
不过他的心中也在犯嘀咕。
哪天他做了皇帝的话,郑氏行为不就是公然助长士族士气,更加藐视李家皇室?
但有盖世豪杰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最终,李承道这念头,也就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未说出来。
以自己现在的处境,还没必要想那些有的没的。
如果反击李世民失败,就会两腿一蹬挂了,还想那以后的事干什么。
郑继伯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当下就重新召集了族人,把招兵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为了避免不忠之人混入其中,郑继伯只要族中子弟和佃户家中的青壮。
以郑家可观的力量,不日之间,便聚兵三万。
不过李承道考虑到自己只有一万套的兵器盔甲,人太多了,也没装备可穿戴。
历史所谓的精锐,并不单单是说敢杀人、久经沙场的士兵,只有同时有精良装备加持的,才是真正的精锐。
不然再多人战场也是送死。
这三万人还没训练过,穿装备也就是充门面,那没装备的,出去纯粹就是送。
因为面对的是劫掠成性、常年在边塞打仗的胡人。
步兵对骑兵,本来就天生受到压制,没训练过,没打过仗,再没装备,真见了胡人,怕是要全军覆没。
一个两个逃跑不可怕,可怕的是成千万人逃跑,会立刻让大军士气泄尽,直接导致全军大溃败。
所以,李承道又带着部将亲自筛选了一番,人数最终留下了整整的一万人,剩下的,直接被遣散了。
“承道,你怎么把人给遣回去了?”
听说消息的郑继伯,赶忙来找李承道询问。
李承道苦笑着解释:“外公,用兵之道在于精,不在多!有时候多了反倒是累赘,是祸患!”
“这三万人本来就没操练过,训练起来太麻烦,有这一万,足矣!”
郑继伯饱读经史子集,自然也略懂用兵之道。
听李承道这个年纪竟然说出这些道理,郑继伯顿感更加的惊喜。
“承道,你能有这样的见识,甚好甚好。”
从古到今,用兵都是这个道理,夏商时期,常常用奴隶在前打头,但自武王伐纣时,纣王前排的奴隶溃败、倒戈之后,后世之人用兵,便基本不用这打法了。
李家的江山是打出来的,李承道的本事若能胜过李世民,将来不愁为父报仇!
正说着,外面又有人来报:“朝中来了几个太监,又说是有圣旨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