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辅们随后一起议事,王曾目光炯炯,要求倾销之策必须保密,以免被北辽密谍侦知。
“幸而曹侍中不在。”王曾最后给老对手曹利用下了眼药。
冯拯干咳一声,“此举利国利民,老夫老了,看着朝中人才济济很是欣慰,可终究我辈迟早会退出庙堂。那么,以后谁来接手?”
这话有些英雄迟暮的唏嘘。
吕夷简笑了笑,不吭声,鲁宗道却说道:“太后看人的眼光不错。”
可不是,太后掌权后,赶走了寇准和丁谓,几番操作,朝堂上秩序井然。而且太后用人更多是看此人的能力,这一点难能可贵。
可太后也有令人无奈的时候,当初她刚垂帘时,为了稳定人心,便对那些权贵说:你等皆是大宋的中流砥柱,家中儿孙想来也是才干过人。可老身却不知其名,提拔时往往错过。来,诸位把家中为官亲人的名字报上来,老身重点栽培。
权贵们狂喜,高呼太后英明,然后慌不迭的把名录送上去。
宰辅们眼中闪过无奈之色……此后,每当要提拔人时,太后会先对照那些名册。但凡是权贵亲人,一律不考虑。
“年轻一代中,人才有,不过李献此等人难得。”王曾对李献的印象大好。
“是难得,不过此子与官家交好。若是他此刻进入朝堂,必然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恕老夫直言,此刻的官家还护不住他!”鲁宗道眼中有些不以为然之色。
“你却错了。”王曾摇头。
“为何?”鲁宗道的脾气也不好。
“今日李献为何出手?”王曾问道。
鲁宗道一怔,“你是说……”,他的眼中突然闪过恍然大悟之色,“是他在护着官家?”
太后禁足官家,李献反手对孙奭挑衅,随后扔出了三锭纺机这个大杀器,打的孙奭一伙人满眼金星。
他为的啥?
不就是为了给官家松绑吗?
而给官家上绑的,不只是太后,主要是他们这群宰辅,以及那些士大夫们。
几个宰辅觉得颜面无光,各自散去。
李献被官家留下来喝茶,赵祯兴奋的问了倾销的手法。
“倾销……就如同是欲拒还迎,重点是人心。人心趋利。咱们打個比方,若北辽此刻与大宋开战,同时用六成价格倾销布匹给大宋,你说,百姓会买吗?”
张泽在边上摇头又点头。
赵祯蹙眉,“百姓……应当会吧!”
“你这是不知民情。不知民情你如何做决策?拍脑袋?”李献摇头,“我可以肯定的说,会买。”
哪怕是后世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依旧无法阻止这等行径,何况现在。
“百姓不知厉害吗?”赵祯有些不解。
“对于百姓而言,更重要的是什么?”李献指指自己的小腹,“吃饱穿暖,这是第一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贤们早已把答案给出来了,你也早就学过了,可学了何用?”
赵祯茫然,“先生们说学了便有用,先贤之言熏陶之下,自然会随之而行。”
“我有一言。”李献走出殿外,赵祯跟着。
“你整日躲在宫中苦读,看似上进。可读死书有何益?读为知,知而不行是书呆子。”
他回身看着赵祯,“学而知之,知而行之。知行合一!”
这才是治学之道。
他随口一番话,可却令赵祯愣住了。
“我回了。”李献昨日准备了好食材,就等着今日为自己改善伙食。
赵祯嗯了一声,李献走出老远,回头看他依旧呆立原地,不禁愕然。
他不知自己随口一句在后世烂大街的知行合一,可在此时,却对赵祯有着当头棒喝,振聋发聩的作用。
官家傻了,一个有些傻的宫女喊道,随即引来了震动。太后闻讯把奏疏一扔,一路小跑赶到现场,就见赵祯站在那里,嘴里喃喃有词,眼神……有些茫然,没有焦距。
“令医官来。”太后跺脚,赶来的杨太妃想上前问话,太后叫住了她,“且等等。”
“太后,等不得了。”杨太妃一手把赵祯带大,此刻见他如此,眼中早已蓄满了泪水。
医官来了,见状说道:“太后放心,小事。”
说着,医官拿出银针,把针尖放进嘴里舔舐了一下,赵祯抬头,眼中神采奕奕,“我明白了。”
医官被吓了一跳,银针扎进了自己的舌头里,痛的惨哼一声。
“官家明白了什么?”太后心中一松,随即怒气上升,准备收拾这个越发不好管束的少年。
“学问学问,学了之后你还得去验证,验证了之后还有不明白之处,你就得去问。学问,万万不可闭门造车,不可凭空想象。”
赵祯欢喜的道:“大娘娘,小娘娘,我往日读书看似读懂了,可书中所言何来?皆是先贤从自己所行中得来。我学了先贤的学问,可却没经历过先贤的所行,如此,所学皆是空。唯有去行,把学问放在所行中去验证,这才是学问。”
太后眼中闪过神彩,杨太妃不懂这些,但见他言辞有条理,这才放心。
“午膳给官家弄些安神补脑的,大补。”杨太妃和医官嘀咕,医官一脸了然,“太妃放心,定然把官家补到位。”
太后仔细琢磨着赵祯的一番话,心中震动,“官家竟能悟到这等道理,这便是祖宗们护佑啊!”
“非也!”赵祯摇头,“是国安……是李献所授。”
李献!
太后心中一怔,“这是什么学问?”
“知行合一!”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