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的天启皇帝,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做事情哪有老同志稳重。

皇帝提拔顾秉谦,因为这个人第一个向他效忠,我一个小年轻,初到贵地,有人要给我当小弟帮我打下手,我高兴都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推辞?

随着这段时间的接触摸索和记忆的融合,天启皇帝对朝政和各种人物关系渐渐熟悉,说话做事自然越来越有章法,再也没法肆无忌惮了。

青涩的人努力成熟,成熟的人怀念青涩,人类对自然规律赋予人文情怀,称之为文明。

言归正传,对于这位老师的心思,皇帝略为明白,这样一位朝廷大佬,自然最好能拉进自己的阵营,何况之前两人有良好的关系。

伟人云:要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就胜利在望了。

天启皇帝伸出右手做了个有请的手势,温言说道:“爱卿请讲”。

皇帝的态度让朱延禧心中微暖,随即自己的态度也柔和了几分:“启禀皇上,工部增设内设机构的事正在朝会上讨论,尚未正式行文确定,故臣以为,陛下现在擢用左光斗于理不合,左光斗身为都察院左签都御史,于朝堂之上随意提出调换职位,有失稳重”。

礼部的人就要强调规矩,规矩就是规矩,大家都随意破坏规矩,那就别定规矩。

皇帝没有人们意料之中的恼怒,反而出人意料的站起身来,对着朱延禧躬身致礼,起身后说道:“学生孟浪了,多谢老师指点!”

卧槽!卧槽!卧槽!这个举动价值三个卧槽。

朱延禧立马双眼发红,泪湿眼眶,这份感动无以言表。

老夫堪称大明第一人啊!

在这种大朝会上,众目睽睽之下,皇帝向我躬身行礼致歉!谁敢想?

朱元璋立马从孝陵卫跳出来弄死你!你一个做臣子的想让君上当众向你道歉,皇家尊严何在?

关键是他朱延禧还不是正式的帝师,帝师是皇帝为储君指定的老师,辅佐这位将来的皇帝,肯定是当时朝中德高望重学识卓绝之士;朱延禧只是作为侍讲学士为朱由校教书讲课的老师,当然古人尊师重教,师生关系是确定的。

朱由校真正的帝师是孙承宗,孙承宗是他老爹留给他的股肱之臣。

可来自后世的朱效文不管这些,因为他知道,古代的读书人就吃这一套!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一种心态。

圣上如此厚待臣,臣必以死相报!这也是一种心态。

而让臣子处于何种心态,取决于皇帝的领导艺术,简称帝王心术。

天启朝的前线战场上有慷慨赴死的贺世贤,尤世功,有临阵投降的孙得功,鲍承先;战场上战死或投降只是一念之差,取决于他们心中有没有皇帝有没有国家,读书人说此为大义。

如果没有大义,那就只讲私利了,考虑私利的人怎么会愿意战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