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花回了家就煮了一碗厚厚的玉米粥,插筷子都不倒的程度。
屋后自留地种了点青菜,她给孩子炒了一碟。两个孩子瞧着饭菜有些不敢动筷子,局促地看着她。
张秀花催促他们快吃。
宝林和继林都有些忐忑,两个小家伙怯生生地问,“妈,今天过节吗?”
宝林今年六岁,继林才三岁,这时候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只有小学,两个孩子正是半懂不懂的年纪,只知道这世上有国庆、中秋和过年。现在是阳历八月,离中秋还有一个多月。
张秀花摸摸宝林脑袋,“不过节。以后我们天天这么吃。”
两个孩子知道爸爸回城,不会再回来,但是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心里不藏事,有的吃就高兴,欢欢喜喜吃起来。
明明只是炒青菜,两个孩子却像过年一样开心,吃得津津有味,碗底都被他们舔得一干二净。
张秀花瞧着心疼。上辈子这两个孩子很孝顺,但是日子过得太穷了。一个无人管教,早早辍学,一个故意被养父母教坏,走上歧途,只能干苦力。这辈子她唯一的念想就是陪在他们身边,把他们健健康康养大,让他们读书,成为文化人。
吃完饭,张秀花就拿着户口本带着两个孩子到派出所上户口。
派出所离村子不算远,步行也就十来分钟。对于乡下孩子来说,这点路程不算什么。
这两个孩子的名字都是高立轩起的,文化人起名也好听,张秀花已经叫习惯了就只改了姓。
她一手牵一个从派出所出来,蹲下身冲两个孩子郑重其事嘱咐,“以后你们都跟妈姓张。”
两个孩子年纪还小,不明白改姓的意义,继林年纪小,一脸懵懂。宝林抿着小嘴,好奇问,“爸爸不回来了,是吗?”
张秀花点点头,“不会回来了。但是妈会保护你们。”
宝林沉默地低下脑袋。宝林从小性格就活泼好动,但是一天下来,她几乎蹲在家里,想来也从村民口中得知高立轩的事情。
张秀花不想骗孩子,再说也骗不了,只能让她尽快接受现实。
她冲两人笑了笑,“等回了家,妈给你们做米花糖。”
宝林和继林立刻被她带偏,撅着小嘴叽叽喳喳加入讨论,“可是炸米花的大爷没来。”
这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但是有些手艺人会到乡下炸米花,也不要钱,给点粮食就行。
张秀花笑了,“没事。我们自己做。”她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们要先去队长家里。”
两个孩子乖乖应了。
等他们回到队里已是下午一点多钟,大队干部们正在组织队员到稻田拔草。
张秀花带着两个孩子下地,也不让他们干什么,就站在田埂拿着网兜逮小鱼。
田埂的小沟水不深,淹不死人,许多孩子都想逮条鱼回家打打牙祭。
等她干完农活,腰背酸疼。
记分员记了她半天工,张秀花吆喝一声,两个孩子听到叫声,迈着小短腿蹬蹬蹬跑过来。
回了家,她让宝林过来烧火,自己洗了点米放进锅里煮,一边还不忘教女儿,每次要放多少,才不会煮糊。
宝林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教自己,但还是认认真真学了。
粥煮熟了,端着咸菜和中午剩的青菜,一家三口吃得一干二净。
宝林甚至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小肚皮,像只偷腥的小猫,“要是每天都能吃这么饱就好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