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好不好,百姓知道
青州之地的灾重,远远必想像之中,更加严峻。
整个青州之地,百个村子,就然有一大部分村子,都只有零星的人口。
除了饿死的外,很多人都选择迁徙了。
只留下一些不便行动的老人。
可以说,这种情况若是持续下去,很可能过不了一年,青州久得变成当年的杨州一样,只剩下几户人家。
见此,朱标赶紧让当地的官员派人去,每存每户都要安排人去送粮食,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老之人,一定要他们领取的粮食。
刚到青州,李年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便忙着给朱标身边的下属安排任务。
这些任务,能尽快一些安排下去,受灾的百姓便能少挨一份饥饿,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基本踏入青州的地界,李年是一分钟也没来的急休息。
灾情如火,不得不快。
在这样的天灾面前,什么办法,都不如给百姓送去粮食,让他们填饱肚子来的实用一些。
就这样,李年来到青州的日子,基本每天都在忙碌。
而太子为了能时刻了解情况,不惜和李年一起同睡。因为面对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李年一些现代的方法,能够帮助太子解决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李年认识的草本植物就很多种,在这个粮食缺乏的时代在,这些植物,都是能够填饱肚子的东西。
所以,李年一到青州之后,便将这些能够实用的植物都告诉手下的人,让他们安排人去采摘,然后把样本送给百姓。
对于一些极度穷困的郡县来说,有这些野草,能解决一时的灾荒之难。
对于李年知道这些草本植物,太子朱标表示很正经,他从来都不知道这些植物可以实用,问李年是怎么知道的。
李年自然是不可能告诉他这是自己前世的记忆,而是随便找了个理由。
所自己这是在乡下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学的。
“怪不得对这些草本植物如此熟悉,原来也是穷苦人家出生。”
太子朱标听了李年的话,不禁赞叹了一句。
而除了暂时解决老百姓的饥荒问题之外,李年给太子朱标第二建议便是解决水源问题。
虽然说这次大明遇见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旱灾,但这并不是整个大名都是干旱。其中只是一些特别的地方受灾较严重。
其中青州就是一个列子。
于是李年便建议修建水渠。
这是一个长久的水利计划,虽然说现在可能收益不高,但是一旦修成之后,在以后,甚至百年之后,如果这个地方再遇到天灾,都可以通过从别处引来的水源,解决干旱的问题。
实际,学过气候都懂,之所以会造成干旱,其实就是降雨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一些地方干旱,势必就有一些地方发生洪灾。
只要根据地势的情况,合理修建水渠,这样既可以解决一方的干旱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另一方的洪灾问题,水渠的修建,可谓是一举两得,并且利在千秋。
李年的这个计划,当即被朱标给采纳了,并且作为府衙长期的地方治理策略,不论发生生,都不能放弃修建水渠。
李年给太子朱标的第二个策略,就是如何快速的恢复生产力。
在解决了水源问题之后,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百姓快速的定居下来。
自从发生干旱之后,很多百姓都远走他乡了。
留下的人,都十分稀少,而且都分散在青州的各个地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