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枫端坐在宿舍的桌前,桌上一张A4白纸,一字未写。
刚从图书馆中确认这就是现实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重返十八岁以后,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从直觉来想,第一反应是赚钱。
他写了一个钱字在纸上,用圆圈把这个字圈了起来。
十八岁的余枫,或者是二十年后的他,并没有为钱所困。
人才引进的补贴,教职本身的收入,以及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报酬,已经让他的物质生活足够的满足。
他没有组建家庭,所有挣的钱都花在自己一个人身上,甚至有时能拿出点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孩童,以资助他们的学习生活。
不过,应该没有人嫌弃自己挣钱太多吧。
他画了个箭头,从钱字指向了投机。
如果掌握未来的信息,投机是赚钱最快的方式。
尽管二十年前的许多细节早就记不清楚了,但他还记得当时非常火热的区块链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虚拟货币,是非常火热的话题。
还有炒房、炒股之类……
余枫在这些行为后面加了一个大大的叉号。
这些操作,确实能在一段时间里获取一大笔财富。但归根结底,都只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并没有创造任何的财富,受害者往往都是一些做着暴富美梦的散户哥们。
而他挣到的钱,也只是暂时的,拿到这笔钱顶多做个暴发户,并非长久之计。
那么创业呢?
学院里倒是有不少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很多初创公司面临的问题都可以借助学院的孵化平台克服。
不过走特殊路径的项目,自由度远不如自己创的公司。
余枫在创业后再补充了两个箭头,一个写着大学,一个写着社会。
在他三十七年的人生里,并没有任何创业的经验,他也没有自大到认为创业这种事随随便便就能办成。
比如人事、股权、财务等等方面的知识,他都不具备。
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干,否则怎么被坑死的都不知道。
所以他的设想是,先申请大学内部的创业项目作为铺垫,累积足够多的经验,再去社会上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张A4纸已经写得有半满,罗列了各种目标和分析。
但还有一半的空白。
单单搞钱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
学术。
余枫带着点自嘲,写下这两个字。
不知道脑子出了什么问题,竟然把自己的老本行给忘掉了。
走上学术之路,既是他谋生的手段,也是他人生的追求。
作为一位计算机背景,名牌大学的博士,他可以在有名的巨头企业找到不少薪水相当可观的工作。
最保守估计,也有普通研究员或者助理教授工资的两倍以上。
既不用没日没夜地做科研,还不必承担非升即走的巨大压力。
余枫摸了摸他的头发,好怀念的手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