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人不考试,依靠家中的势力、人脉,也能进入好大学啊。但你试想:如果没有高考,我们寒门子弟是不是连机会都没有?直接给你来一个【世卿世禄】!你哭都没有地方去哭!

“科举制。”高帆道:“第一个优点,就是公平。”

这一刻,唐朝位面。

李世民骄傲道:科举之后,天下英雄都入我彀中!

其实,你唐朝的科举,也并不完善。科举选拔出来的,也大部分是大家族的子弟。直到黄巢杀到了长安城,所谓: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世家大族,被黄巢一扫而空!

那黄巢为什么造反?

还不是参加科举考试,遭遇失败······真正严格的科举考试,是从北宋开始。

//////////

“科举制的第一个优点,就是公平!”高帆继续道:“只要你努力学习,就能进入朝廷。”

“而科举制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扩大:统知基础。”

哦?

怎么说?

“在之前的方式中,不管设定方式的人,最初是怎么想的,最后都会变成类似世卿世禄的存在。”

也就是被大家族掌握晋升的通道。

“由此,自然是这些士族、大家族,最支持朝廷。”

士族,就是朝廷的根基。

因为大部分的臣子,都是士族子弟。

“相反,在科举制下,”高帆道:“普通大地主,甚至中小地主的子弟,因为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朝廷,所以,他们也都支持朝廷。”

基础。

扩大了基础!

哪怕我只是一个小地主子弟,但是,只要我努力学习,就能进入朝廷。由此,我自然是支持朝廷的。

相反,世卿世禄之下:既然我永远没有机会进入朝廷,那我还支持朝廷么?

自然不!

“最后,”高帆道:“科举制,还大大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使更多人掌握了知识。”

的确。

之前我作为一般人,学习做什么?

而现在,我虽然是一般人(比如中小地主的子弟),但是,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进入朝廷当大臣,我自然也开始认真学习起来。

“总之,”高帆道:“科举制,是我们古代选拔人才的巅峰!”

“隋唐,开启了科举制度,但不完善。”

“从北宋开始,有比较严格的科举考试。”

“到了明清,科举制来到历史上的巅峰时期!朝廷大部分的臣子,都是科举考试而来!”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高帆道:“我们看一些电视剧的时候,比如【知否】,其中就提到了封荫和科举两条路。”

“比如电视剧中的梁家六郎,就吊儿郎当,不愿意刻苦学习,但是,却也可以得到一个【封荫】的机会,进入朝廷。”

“而齐小公爷,却认真学习,最终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朝臣。”

“那这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么?”

“简单来说,”高帆道:“在宋朝,科举走出的朝臣,更受认可,更受重用!”

“他们,被称之为:正途!”

“比如,到了尚书这个级别,几乎都是科举走出的进士。”

“封荫或者其他手段,进入朝廷的朝臣,很难走上高位!可谓凤毛麟角!”

简单说,你是考试考上来的,周围的同事,你的属下,你的上司,都对你是认可的。

你是考上来的么。

光明正大。

但是,如果你是依靠父亲的封荫,这才得到一个朝廷职位,那周围的人······当然,不是说封荫,就绝对没有机会。但是,宋代明清,到了侍郎、尚书这个级别,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科举的进士!(清朝旗人除外)

科举,被世人称之为【正途】!

你靠父辈的封荫?因为你老子是大臣,有了功劳,由此获得赏赐,让你也成功进入朝廷?

那,就是没有出息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进士,都能当高级别的臣子。只是,你是进士考上来的,那就有这个可能。

“所以,电视剧中,齐小公爷得到认可。而梁六郎,则被鄙夷。”

封荫,也是一个路径。简单说,就是你的父辈立功了,受到皇帝的赏赐、恩典,由此,作为儿子的你,也能进入朝堂。但是,却没有科举那样有底气。封荫,也不是没有晋升的可能,但是,可能性更低。

呼。

终于说完了这个问题,高帆喝了一口茶水。

而此时,各个位面的人,却都轰动了!

秦朝位面。

秦始皇看着天幕,手握宝剑,冷冷道:“什么?朝臣都由科举考试而来?世人都尊崇文绉绉的儒生?那我华夏【尚武之风】何在?”

的确如此。

科举制,导致民间文风鼎盛,同时,却也压抑了尚武的风气。在科举制之前,比如宋代之前,我中原民间,有很强的尚武风气!唐朝,所谓【出将入相】,那就是说一个人才,外出可以当武将、大帅,回到朝廷可以当宰相!

这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是难以想象的。在宋代,你就算是狄青那种级别的武将,也休想在朝堂上有什么地位可言!

在文臣眼中,你武将算个屁啊!你就算打一百场的胜仗,也不如科举考试出来的儒生!科举制,不是没有缺点。自从科举考试盛行后,中原民间从尚武,变成了崇文。人们羡慕的对象,从少年武将变成了状元郎。

宋代所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

也就是说,考上进士状元,才是好男儿!你一个武夫,算什么好汉!

科举制,也并非没有缺点啊,当然,它的缺点还有很多······

西汉位面。

汉武帝看着天幕,陷入了沉思中。这位雄才伟略的君主,反复思考天幕高仙人说的话,最后有了决定:“今后,我大汉选拔人才的方式:察举制、征辟制和科举制并行!”

哦?

两种方式并行?

高仙人,不是已经将察举制、征辟制的弊端,说得清清楚楚了么?为何,你还坚持这种落后的方式?

“方式,没有落后不落后,只有适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汉武帝睿智的眼睛中,目光一闪。

的确。

你以为古人都是傻瓜?不就是一个考试么,古人都想不到?一直到了隋唐,这才发明出来?考试,又算什么新鲜的发明?

那为何隋唐之前,就不用考试呢?

原因很简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