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学校叫水库中学,光听它的名字,就很有意思。
父亲说那里记录着咱们乡兴修水利战天斗地的历史。1958年举全乡之力(那时是人民公社),会战两年多,在两座山之间建起一座大坝。站在大坝上眺望,真有“高峡出平湖”的气势。上级领导视察后,非常满意,挥笔题写“英雄威武”四个大字,我们大队从那时起就改名叫英武大队。在大坝建成后,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相继铺开,大队还专一在各村精选能工巧匠,组成英武基建队。我父亲因为有石匠手艺,有幸被选为基建队长。他们长年吃住在工地,挖渠打洞,盖房修路,无所畏惧,无所不能。
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后来听母亲说,那些年父亲一直忙在施工现场,他很少回家,每次回家也是匆匆忙忙的。母亲问他,他也顾不上回答。但听父亲跟村里人说,等这个工程修好了,咱们这里的田地也可以灌溉浇水,就不用再靠天吃饭啦。村里人听了,都很是激动,真能解决咱山里人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历史,那各家各户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全村人的心里,父亲就是一大英雄。
也是为纪念这个伟大的工程,大队在大坝的东侧的一大块平地上,建起英武大队部,大队部的房子旁边,又建成了水库中学。
一方水土一方人,山里人对知识的渴求是世代相传的,在水库边上建成的学校,也预示着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水库中的水,不仅有深度、有品质,还源源不断,汪洋恣肆。
听说当年指挥全乡人修水库的总指挥就是狗蛋他爷爷,他是我们大队的支书。柳支书是上过朝鲜战场的志愿兵,他作战非常勇敢,说当年他们连最后就剩下两个人。许班长身负重伤,柳支书是在枪林弹雨中,把奄奄一息的许班长背下战场的。抗美援朝胜利后,他俩光荣转业。听村里老一辈人说,他俩在战场上结下的生死情谊,一直延续一生,被村里人传为美谈。他们回来后,投身家乡建设,接受政府安排,许班长当上大队支书,黑牛他爹甘愿当副手,是大队副支书。
我们大队能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建起一座水库,许支书和柳支书功不可没。在那个年代,基本上全靠人力条件下,建成如此宏伟的工程,不知要经历多少雪雨风霜。当年他们夜以继日,不辞辛苦,为的是造福村民,为的是能让百姓种上水浇地,年年旱涝保收,家家都能吃饱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