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需要回洛阳,找曹操,接任务。
斩华雄。
任务说明:谁能温酒斩华雄。
呵呵,这任务说明书写的,严昊忍不住裂嘴一笑。
华雄者,董卓手下大将也。因积极主动为主分忧,在战前动员会上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
只因有这样一种态度,便加封为骁骑校尉,上阵后先斩鲍忠,献首级至长安董卓面前表功,又加封为都督。
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军元帅或一个军区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持节都督来源于汉代的督军御史,职责是监督州郡镇压“盗贼”。如东汉顺帝时,御史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徐二州兵镇压九江“盗贼”,就是一例。其后,又以中郎将督军,更增加了军事统帅的因素。
汉末董卓之乱后﹐州郡拥兵割据称雄﹐朝廷为了笼络他们﹐有以将军兼督数州或都督某州的称号。献帝以袁绍为大将军﹐赐弓矢节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是最早见于史籍的持节都督。
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攻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
魏晋南北朝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
魏晋以后,有“都督诸州军事”衔者,往往兼任驻在州之刺史,总揽本区军政民政。
西魏行府兵制,以都督中外为最高统帅,下有六柱国及十二大将军均称大都督,为二三级将帅。
至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又恢复“都督”之称,于各州按等级分别置大、中、下都督府,各设都督。唐中期以后,以节度使或观察使为地方最高长官,都督遂名存实亡。
南宋时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
元代置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钦察亲军”。又地方军政长官,亦有称都督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