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客人,都是“娱乐”来的,遇到正经来“求解”的知识大成者,朱朱就特别紧张。

这份紧张是一种怕被“问倒”的担忧。

但是,这一段时间,几乎每一天,都有解说任务;就算想要安静下来,好好去“进修”一下,也是没有时间。

正何况,正值新春佳节。

来博物馆过节,成了这两年的“新风尚”,之前的朱朱,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过年”法,就她个人来说,去参观博物馆的次数,从小学到现在,也是停留在“个位数”的!

而现在,明显不同了!

不但每天都有人来,还有人,会“一来再来”。

这让朱朱很是意外,也算是一种“欣喜”吧!终于,多年被认为,学一些没人在意的“杂七杂八”的知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一展身手的舞台。

而从这些展品的排列中,找出独特的“线索”,成了朱朱最为开心的“探索”事项。

就比如说,都说“丝绸之路”是国际贸易丰富的地方,自然会有各国的货币能被挖出来。

以前他们不信,直到在自治区博物馆里,一整面墙的“波斯钱币”、“东罗马钱币”,让他们不得不信:原来这里,真得曾经相当繁盛过!

而更让朱朱想不到的是,因为是过年的缘故,来参观博物馆的环节里,难免会有一些“民俗”类的东西,会被展示,而为了增强这种过年的气氛,朱朱就试着讲了一些相对应的“吉祥话”和“祝福语”,结果,没想到,这种临时起意,竟然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环节,包括一脸“心不在焉”的小学生、“小叛逆”的初中生,都会被家长带着,集体“合十朝拜”。

这让朱朱一次次被“震撼”到。

要知道,由于展品的原因,朱朱每当讲到相应的宗教习惯的时候,会“科普”性地讲一些关于“宗教”的教义,却没有想到,当讲到这些部分的时候,竟然会真地“打动”到某些人,开始对这些宗教的像,各种虔诚朝拜。

“来,既然来到了‘礼佛寺’,咱们就转一圈,感觉一下。佛说,世人皆苦,苦于无法跳出这种轮回,那么咱们转这个圈的目的,就是为了‘永远不转’。”

像这么“辩证”的讲法,每一次都能得到游客的认可。

“杠精”不是没有,但非常少,直到被朱朱的讲解说服。

同样在这个“博物馆”的“道场”进行各色人等的别样“修行”的,有几位“常驻讲解员”,都是与朱朱同样的身份。

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每天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彼此“擦肩而过”的时候,会相当配合地把各自的客人调开位置,顺序的灵活调整,会让所有的游客感觉到,“人工讲解”与“机器讲解”有着太多的不一样。

不是不会听到“机器讲解”,但朱朱对这种“格式化”的机器讲解词,相当有意见。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种讲解词里所讲的内容,并不是“游客”想听的,而是“考古学家”们想听的。

时间有限,对于游客们来说,他们在路过该展品仅有的一点点时间里,最想听到的,是关于这件展品,背后的历史、人文、社会、经济,甚至是奇闻秩事,而不是哪个长长的“机构”和“职称”,在何年何月,用了怎样的手段,把这些东西从地下给挖出来的。这部分的文字所占用的篇幅越长,如果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篇幅,就会让游客听不下去了。

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朱朱这一类的“讲解类”导游的介入,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懂得去网上平台根据用户反馈下单的游客们,是可以约得到朱朱这类导游的;而其他的人,大多数第一次进入博物馆的人,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种办法,才能得到与“官解”不同的“讲解法”,以致于他们集中在柜台上,挤成一疙瘩,还找不到合适的导游。

当然,并不是朱朱“们”不愿意在博物馆当馆直约,是规则不允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