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天气:多云,地点:古村落三华村
昨天傍晚,粒子哥在清湖与芯怡牵手到安华里古村墟和李氏老祠堂游玩。粒子看到一个小册子,是介绍三华村古村的,忙对芯芯说:“明天我去三华村看看。”“好的,只是我厂里忙,不能陪老公同去。”“没事,我自己去。”“那要注意安全。”“嗯,放心吧。”晚上与芯芯在家里弄吃的,聊天,观赏芯芯拍的抖音、视频。两个人你亲我爱,度过一个温柔而幸福的夜晚。第二天吃过早餐后,芯怡上班,粒子乘公交去花都,兴致勃勃地来到三华村。
三华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多姓徐。三华村徐氏之祖叫徐宗远。相传徐公在村里开了一家三华茶店,三华村由此而得名。现在的三华村由中华、西华、东华、元华四个经济社组成。
粒子来到三华村,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他沿着池塘边一条大路向东北漫步,这里有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名气的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这个旧址位于集之徐公祠的后楼。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后,三华村的村民徐维扬参加了同盟会;1909年9月徐维扬跟随莫纪彭回花县建立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先后动员了300多位农民加入,其间黄兴也曾多次光临。黄花岗起义的前夕,徐维扬奉命星夜回到花县,组织了100多人的敢死队参加黄花岗起义,是起义军中唯一的一支农民队伍。后来在黄花岗烈士墓还埋葬了18位花县敢死队的成员,其中有16位是三华村的徐姓村民。1920年孙中山为三华村亲笔题写了“毁家纾难,功在千秋”八个大字,并派时任国民党宣传部部长的张继亲自送来挂在徐公祠。清道光十八年村里的徐方正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兵部郎中,据史料记载他还参加了镇压老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行动。清同治二年朝廷封他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时显为资政大夫,徐方正在同治七年修建了祠堂。徐表正:徐方正的表弟,进士,时任兵部主事。徐表正的父亲徐时亮是咸丰五年的举人。
徐公祠旁有座“水仙古庙”,相传为祭祀晋金吾上将军何侍御史而建,也有村民说这是为纪念宋代御史何兆基而建。何兆基是番禺沙湾镇人,他为官刚正不阿,一生清廉,后被奸人陷害。他临终前嘱咐将他的灵位装在箱子里抛入大海,没有想到这只箱子逆流而上,一直漂到三华村,被他的一位挚友后人徐镇捞到,村民就将他的灵位祭祀在水仙古庙。粒子肃然起敬。
走进徐公祠,前面是一大片池塘,衬映着三座祠堂,显得高雅、富丽。这里有福源徐公祠、默庵徐公祠、徐氏大宗祠,其中徐氏大宗祠是三华村徐氏族人的合族祠,供奉的是三华村的开村始祖徐宗远。该祠始建于清朝初期,在乾隆五十八年、光绪四年,两次重修。房屋的很多建筑构件还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格,虾公梁上的石麒麟、鳌鱼雀替、挑头等建筑构件都采用了广州当地叫做“鸭屎石”的一种石头,是清初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前廊的木梁采用月梁做法,还在梁的底部雕刻精美的花纹。属于乾隆年间制作,而头门的檐柱做工精美,线条复杂,具有光绪年间的特点,祠堂的第二进为三门五楼砖石牌坊,上面有乾隆五年的花县知县宋镐题写的“派演东明”、“世德作求”。粒子串堂过巷地欣赏这一古老而宏大的庄院,被里面的建筑风格,幽雅的环境和厚重的人文所吸引。粒子观玩中吟诗以记:
祠老尘埃厚,荷塘入眼新。
先贤何所寄,留下一路风。
粒子来到粤剧团艺术陈列馆,正厅有“红豆南国”四个大字,大厅陈列着各种服饰和道具,墙头有一幅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的壁画,栩栩如生。粒子看着看着,突然昏昏欲睡,便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睡觉了。牛郎骑着一匹竹马,奔驰而来,站在粒子身前道:“老弟,好久不见,一切安好?”
粒子连忙施礼:“牛大哥好,托福,万事如意。上次在兰考多亏大哥保卫芯怡,才不受奸人欺侮,小弟今天当面谢过。”
牛郎扶起粒子:“兄弟间,不必客气。只是,老哥有一个信息要告知于你:最近因天狼星作祟,弟媳妇芯怡之后三年中会有小小灾祸降临,望好自为之,不可中了奸人之计,谨记,谨记。”
粒子大惊,忙问:“如何解厄,望牛大哥明示,帮我俩度过危难,弟不胜感激。”
牛郎道:“芯怡善良,只要趋吉避凶,远离是非,一定会逢凶化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