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阳与赵融带兵四千,走陆路沿夷水南行;廖化带兵一千乘竹排,带着辎重,沿夷水顺流而下,两部互为引援。

大约一个时辰后,天色大亮,行军差不多六里,一队探马来报。

“禀军师,前方五里,发现吴军行踪,看旗帜,应是孙桓部,约有五千众。”

“辅匡别都大军在何处?”

“吴军身后约四里。”

昨夜戌时(晚上七点),姜阳在说服诸将后,就立刻派了一百军士抹黑过河传令,让辅匡缠住孙桓,为消灭陆逊争取时间。

“好,再探。”

“喏。”

为了避免与孙桓部错过,今天姜阳一共派了十队探马出去,呈扇形搜索。

“传令兵,命廖化别都舍舟上岸,与我部合兵一处。命辅匡别都紧随吴军,与我部夹击孙桓。”

传令兵分头而去,姜阳转身看向赵融:“别都,野外大军对垒,非末将所长,此战,劳烦别都领军,末将愿作先锋。”

他对自己的指挥水平还是有清醒认知的,打点偷袭,用点奇谋还可以,这种万人规模的两军对垒,他连怎么布阵都不知道。

这不仅是他的知识盲区,小书童的记忆里也没有相关经验。

专业人干专业的事,姜阳不想因为自己的狂妄无知害死兄弟们。

“军师过谦了,融敢不从命。”

姜阳自称末将,赵融不能真把他当下属,仍以军师尊称。

他也没有过分谦虚,军师一般是运筹帷幄的,打仗嘛,还得是他们武将来。

观察了一下地形后,一条条军令从赵融口中发出,不到半柱香,大军就调整完毕。

一千六百精锐在前,以盾车和盾刀兵为主,对敌时在大道上列阵;

左右各有八百兵马,以弓箭手为主,战时将占据侧翼浅丘;

姜阳部八百人被安排做了后军,作为预备队压阵。

“别都不愧为当世名将,末将佩服。”

这话姜阳发自肺腑,如果让他来,勉强应该也能有这么个样子,但阵型绝对没有这么严整,各部的调度也没有这么顺畅,时间更是不知道要多久。

“雕虫小技,雕虫小技。假以时日,军师必胜融十倍。”赵融抚了抚须,十分受用。

布置完毕,大军继续向前行进。

只是前进不到两百步,又一队探马来报。

“禀军师,吴将孙桓已带兵撤退,看方向,应是向夷道城而去。”

姜阳与赵融对视一眼,都有些震惊孙桓的果断。

他俩很确定,孙桓是没收到陆逊战败消息的,不然他早已撤退。

可他得到姜阳大军的消息,竟然立刻就判断出陆逊部已覆灭,直接放弃援救。

这份决断,无愧东吴有数的名将。

更关键的是,快,没给姜阳任何留住他的机会。

“辅匡别都可有追去?”

“不曾!大军停在原处。”

姜阳轻叹一声,也不能怪辅匡,带着溃兵,士气低落,能跟在孙桓身后已是不易,要他带兵去追,确实是有些难为他。

“别都,请领兵与辅匡别都合兵一处,在后追击孙桓,若让他逃回夷道城,后果不堪设想。”

“我领本部兵马,与廖化别都汇合,走水路到前面阻击孙桓。”

“喏。”

廖化刚收到上岸的命令,正选好登岸位置,就看到姜阳领兵前来,几句话说清楚情况,两人率一千八百兵马向下游疾驰。

竹排虽没有船快,但顺水而下,仍比走陆路要快很多。

一個多时辰后,终于在下溪口的位置发现了孙桓大军的踪迹。

姜阳看了看身后两里处的孙桓大军,再看看堪舆图上那一个巨大的回弯,再继续走水路已来不及。

他立刻派了一队兵马继续沿水路去给傅肜报信,请他带兵过来围堵,然后指挥着将士们登岸。

这一次,将士们登陆作战已经非常有经验,都不需要姜阳指挥,盾车兵先行上岸布置防线,盾刀兵和长枪兵紧随其后,弓箭手最后上岸,竹排上的投石机也做好准备。

一切有条不紊,非常迅速。

孙桓还没品尝过这一套先进战法的滋味,也同样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见姜阳不知死活的登岸,立刻带兵前来,要把他们赶下水去。

毫无疑问。

头破血流。

不一会儿就丢下两百多具尸体。

孙桓不愧是名将,见事不可为,立刻放弃,留下一部兵马断后,自己扬长而去。

姜阳用望兵术看了一下,孙桓只带走了大概三千五百人马,看来他路上已经这么干过一回。

只是,姜阳岂能让他如愿,同样留下三百兵马,自己与廖化带着一千五百大军继续追赶。

蜀军由于在竹排上休息了一个多时辰,又吃饱喝足,体力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大约一炷香之后,再度赶到了孙桓的前面。

可孙桓毫不纠缠,直接扔下一部兵马,再度逃循。

姜阳无奈,只能继续分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