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其实我一直有疑虑。”一旁驾马的沮授拉紧了眉头。
“说。”袁绍近一个月一直在行军打仗的路上,他毕竟也有47岁了,精力不如从前,脸上颇是有些疲惫。
“此时刘备在并州埋伏了一处兵马而将军高干却没能有任何反应,而公孙度又此时打着同宗公孙瓒的名义南下,是否有些过巧了?”沮授忧心忡忡。
“难不成刘备还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派人开着船从徐州偷渡到襄平?那太浪费人力与物力了!”许攸听到这话反问。
袁绍点了点头。
“再者,如果刘备真有远渡襄平的能力,为何我们沿途的巷口哨岗没能发现?就算假设他们真的偷渡了,那也只可能是几百人。那几百人又能做什么?”许攸摸了摸胡须,“何况,公孙瓒当初的白马义从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公孙度的骑兵也不差,就算那几百人偷渡,能做什么?
比起这个,我更相信是刘备暗中割肉让公孙度选择与刘备达成合作。”
说罢,许攸停下了嘴,而沮授也陷入了沉默,他一开始也往这方面想过,但他在回军的路上就突然一激灵想到了一个恐怖的可能。
那就是公孙度被刘备派人架空,并州的高干也被刘备派人架空,臧霸是假投降,就等着袁绍和曹操以及刘勋上套。
只能说不愧是沮授,除开刘勋外基本都猜准了,但也就是因为这样,沮授才对自己的猜想感到不自信,他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刘备的实力居然在暗中已经积蓄这么大了,犹如潜龙困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也因此,在许攸反驳了这个观念后,沮授也是陷入了沉默不与许攸辩论,因为他心中清楚,不论是他还是许攸,甚至是袁绍,都是不相信或者说拒绝相信这个猜想的。
因为太可怕了。
“但我还是希望明公保持警惕。”
“知道了。”
201年10月21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
相比于吕布那一方,关羽这边的远渡襄平计划是诸葛亮筹备已久的,所以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运营,也是造火炮造火枪无数,打土豪分田地又获得了底层百姓的支持,造工厂等大活更不用多说,政策与时代的不同就决定了税收效率的不同,日入万金,一月一个糜竺的资产正收益可不是开玩笑,也是如此,相比于只能依靠糜竺的吕布,关羽这边是养精蓄锐,足足筹备了13万大军。
这还是高个子里拔高个子,防止冗兵的现象发生。
其实按常理来讲,就东汉三国目前的科技水平,五千人组成一个火枪方阵就能横扫北方了。
但奈何徐州百官文武都随了诸葛亮的性子,太稳健了!
稳健到郭嘉、田丰等一系列旁观者都无语绝望的程度。
在9月时,关羽便从辽东兵分三路,关羽8万大军为主力,势必拿下渤海与河间的主要县城。
而陈珪太史慈率副军3万人,负责善后与镇压后续反叛势力,毕竟袁绍治下民心还是不错的。
如《三国志》原话:“官渡之战败,返冀州,袁绍陆续平定了各处的叛乱。不久,袁绍发病,死于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由于袁绍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没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间挥洒着眼泪,如同失去亲人一般。”
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陈珪就知道河北绝对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事实也正如他所想,单渤海郡一郡,虽15日便平定,但其中的野心勃勃者或袁家故吏门生便打着旗号造反,搅得好不安宁。
不过好在有句话叫财能通神,也治小鬼,陈珪当即发布官榜下达一条实时政令:“擒反贼、造谣......等者,皆可送至衙门领赏,下至玉帛1匹万铢钱,上至封官达贵。(下是悬赏对比封赏)”
当然,在陈珪看来,这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这一条政令只能稳住底层那一批,毕竟造反的主流始终是有钱有势的那一批人。
也是这个原因拖慢了南征的脚步,而且可以预想的到的是,并州与幽州兵分两路,必然会出现逐个击破的问题。
所以在出兵前,便派遣了张辽率一万轻甲火枪兵直袭邺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吕布和张辽是会碰面的。
————
没有任何废话,吕布手中的兵力是足够拿下邺城的,但他没有,因为诸葛亮的命令便是包围邺城,迫使袁绍回援。
今天是包围邺城的第三日,也是201年10月21日。
袁绍20万大军匆匆赶到,与邺城外原地休整的3500的并州狼骑撞了个满怀。
野外相遇,必有一战。
何况这明显是先头部队,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