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相国何啊,这哥们儿可是沛丰地界的。当年呢,他靠着一手漂亮的文书功夫,当上了沛县的主吏掾。
高祖还没发迹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利用职务之便护着他。等到高祖当上亭长,萧何更是成了他的左右手。高祖有次去咸阳办公事,别的吏员都送三吊钱,这萧何啊,出手就是五吊,阔气得很!
那时候,秦朝的御史监郡和从事们经常辩论各种事情,萧何呢,就负责给泗水的卒史们出谋划策,每次都搞得特别出色,得了第一名。御史们还想把他推荐给朝廷呢,结果萧何硬是不去,说自己还想在基层多历练历练。
等到高祖起兵成了沛公,萧何就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帮他处理各种事务。沛公进了咸阳,别的将领都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却先跑去把秦朝的丞相御史们的法律文件、图书资料全给收起来了。就因为这事儿,沛公当了汉王之后,立马就把萧何提拔为丞相。
项羽和诸侯们把咸阳烧了个精光就走了,汉王之所以能知道天下的地形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还有老百姓的疾苦,全都是因为萧何把秦朝的图书资料都收起来了。萧何还向汉王推荐了韩信,结果汉王就让韩信当了大将军。这事儿在淮阴侯的传记里有详细记载。
汉王带兵东进平定三秦的时候,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安抚百姓,保证军队的粮草供应。汉二年,汉王和诸侯们一起攻打楚国,萧何就留在关中,照顾太子,治理栎阳。他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然后上报给汉王审批。如果来不及上报,他就先按实际情况处理,然后再告诉汉王。关中地区的户口统计、粮草转运等事务,全都由萧何一手操办。汉王好几次打了败仗逃跑,都是萧何及时从关中调兵补充空缺。所以啊,汉王特别信任萧何,把关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他处理。
汉三年那会儿,汉王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人慰劳丞相萧何。鲍生这哥们儿就给萧何支招:“老板啊,你看汉王这么辛苦,还一直派人慰劳你,肯定是心里对你有疑心啊。依我看,你最好把能打仗的子孙兄弟都送到军队里去,这样汉王才会更加信任你。”萧何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这么办了,汉王果然很高兴。
到了汉五年,杀了项羽,天下平定,开始论功行赏。大家争得不可开交,一年多都没个结果。高祖觉得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食邑也特别多。那些功臣就不乐意了,嚷嚷道:“我们这些人,身披铠甲,手持利刃,多的打了上百仗,少的也打了几十场,攻城略地,各有战功。萧何那厮,从来没上过战场,就知道拿着笔杆子瞎哔哔,怎么反倒比我们地位还高呢?”高祖就问他们:“你们知道打猎不?”大家说:“知道。”“那猎狗呢?”又说:“知道。”高祖就说了:“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示猎物位置的可是人啊。你们这些人,充其量就是会追野兽的狗。萧何呢,他就是那个发现猎物,指示我们怎么打的人。再说,你们跟我的时候,最多也就带了两三个人。萧何呢,他全族几十号人都跟着我,这功劳能忘吗?”大家一听,都不敢再吱声了。
等到列侯们都封完了,开始排座次的时候,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上七十多处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该排第一。”高祖虽然心里想多给萧何点封赏,但曹参的功劳确实摆在那儿,也不好直接否定。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就出来说话了:“大家这么想可不对。曹参虽然战功显赫,但那都是一时的。高祖和项羽对峙了五年,多次败退,丢兵弃卒,几次都差点没命。这期间,每次都是萧何从关中调兵来补充我们的损失。而且,好几次在我们粮草匮乏的时候,都是萧何从关中转运粮草来救急。汉与楚在荥阳相持数年,军队缺粮,都是萧何转运关中粮草,保证了军队的供给。虽然高祖在山东地区多次失利,但萧何始终保住了关中,为高祖留下了退路,这可是万世之功啊。就算没了曹参等百十号人,对汉朝又有多大影响呢?汉朝没了萧何,那才是真正的损失。怎么能因为曹参的一时之功,就否定萧何的万世之功呢?所以,萧何应该排第一,曹参第二。”高祖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就下令让萧何可以带剑穿履上殿,入朝也不用小跑着去了。
高祖说:“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应该得到上赏。萧何虽然功劳大,但有了鄂君的推荐,他的功劳才更加显明。”于是,因为鄂君的缘故,把原来萧何享受的关内侯的食邑封为安平侯。那天,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全都被封了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食邑。高祖还额外赏给萧何二千户,原因是当初他从咸阳回来,萧何送的礼钱比别人多两文钱。
汉十一年,陈豨造反,高祖亲自带兵去平叛,一路打到了邯郸。还没打完呢,关中就传出淮阴侯要谋反的消息。吕后用了萧何的计策,把淮阴侯给灭了,这事儿在淮阴侯的传记里有详细记载。高祖听说淮阴侯被灭了,就派使者去拜萧何为相国,还给他加了五千户的封邑,又派了五百名士卒和一个都尉去保护相国。大家都来祝贺萧何,只有召平一个人来吊丧。这召平啊,以前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就成了个平民,穷得叮当响,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特别甜,所以大家都叫那瓜“东陵瓜”,也算是纪念召平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