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叫赶集为赶场,俗律成规。到了赶集的日子叫做逢场,因此叫赶场。周围相邻的乡镇都有集市,有的是逢一四七赶,有的是逢三六九、有的则逢二五八,一方面是那些专业做小生意的,每天附近都有逢场的乡镇摆摊做生意。但如果每天都在一个镇上做生意,如果那个镇每天都赶场,肯定又不会有那么多人去赶场。另一方面方便村民,如果家里有什么突然发生的急事需要买东西,那也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乡镇赶场。当然一般情况下,各自镇的村民都赶自己镇上的场。村民们也无需每天都去镇上买东西,家里也没那么多东西要买的。所以,才有逢场日的说法。

周简所在的中江县普兴镇,三六九是逢场日。隔壁邻镇为大英县象山镇,是二五八逢场日。而北边的文兴乡则好像是一四七逢场日。总之,相邻的乡镇逢场日差不多都会错开日子。

也记不得第一次赶场是什么时候,但令周简记忆深刻的那一次还是上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董明春带周简去买了一套成品新衣裤,然后带着周简去了亲妈家。以前,周简的衣服大部分是大有旧衣服改小的,每到过年的时候,则会买几尺布到镇上裁缝铺去做。而裁缝铺做的自然没有成品衣服好看,也没有那么多花样。

随着农村生活的改善,自从周简家开始养蚕之后,周简赶场的次数也就多了起来。一方面蚕茧本身不重,董明春带着周简两姐妹去赶场,还能帮忙背一些。

暑假这天,又到了普兴镇逢场的日子,已经十一岁多的周简同往常一样。一大早起床煮早饭和猪食。当时的猪食比人吃的早饭麻烦多了,有红苕的时候会将红苕宰成小块弄一大盆,加上粘小麦面或是玉米面,再弄些青菜叶子、红苕藤或是一种叫‘火草尖’之类的野菜。基本上是弄一大铁锅掺水煮熟。有时候是晚上弄好早上来煮,一锅基本上会是猪食一天的量。周老汉和董明春则一早就去地里干活,差不多八点的时候回家吃完早饭。

“捡妹崽,桐娃子,走今天去赶场。”董明春说完,转身对周老汉说道:

“周老汉,你就不去了。在家把包谷(玉米)弄到院坝里来晒。”

“我今天要去。”

“烟抽完了?晓得你不是烟没得了是不会去赶场的。把包谷晒了自己慢慢来。”

周简家自然是母亲董明春当家,赶场买办这样的事也是董明春操持。

周老汉会编蔑货,就是用植竹割成薄条编织的。什么箩筐(挑东西所用)、背篼(背东西所用)、莝箕(将地面上的东西铲进大的箩筐所用)、杓箕(装洗菜所用)、簸箕(晒少量东西所用)、晒席(晒大量东西所用)、竹耙(将晒的东西耙均匀所用)、刷把(洗铁锅所用)等等,种类繁多而不胜枚举。周老汉只会编织箩筐和背兜拿到场镇去卖,这两样物件不大也不小,也容易坏,农村用的比较多,所以也好卖。竹耙和刷把周老汉编得丑,就自然够用就行,至于簸箕和晒席之类,技术含量高,费时又费力,周老汉也不会编。

“走咯!赶场咯!”

随着妹妹周桐吆喝一声,董明春带着周简和妹妹周桐向场镇方向出发了。周老汉则晒好玉米籽,才挑着四个新箩筐慢攸攸的顶着太阳向场镇走去。

周简家距离镇上大路二十里,山间小路十八里。所谓的大路就是两米多宽的泥面公路,顺着下山弯弯绕绕路程要远一些,而山间小路就是从半山腰通行。当时公路的交通条件,遇到下雨地面全是淤泥,拖拉机都不好过,也没有班车,就因为村公路条件太差,镇江村的村民连买二八大杠自行车的人家都很少。村民们都不原走大路去场镇,宁愿步行走山间小路。

距离场镇十八里的小路,途中要翻越三个垭口。第一个垭口在周简家后面灵牌山西南侧的山腰,相对高度两百米左右。当走在前面的周简和妹妹爬上第一个山垭口,停下来喘着大气歇息。因为,前面是几百米远的平坦路,然后就是一段下坡路,过了小溪,则有一段行程与大路重合。在这里,泥土地面已经被拖拉机、小四轮压出一尺深的沟槽。沟槽内是湿漉漉的淤泥,沟埂上又有些滑。一不小心就会把干净的衣服弄脏。至于鞋子,好多人为了不给镇上抹黑,干脆脱下来提在手上,到了干净的路面,再在小河沟把脚上的泥巴洗干净穿上。给翻过亡龙垭,则会是很长一段田坎路,五十公分不到的田坎路两边长着一尺多高的茅草,上午的时候还有露水,半截裤脚都是湿漉漉,那就更不要说鞋子了。

来到碑子坝,爬上后面的山垭口,远远的就能看到普兴镇场镇全貌了。

过了一座矮墩子石板桥,就进入场镇口。

街道两边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街道铺面的商品差不多都摆在了大门外面,只留下一个人能够进入铺面的口子。自己没有那么多摆的,则会把位置首先租给那些今天赶这场,明天赶那场的走贩,因为走贩会固定向铺面给租金。剩下的地方,则会让当地的村民们来摆摊,有的生意好的会给铺面一点,不给,铺面老板也基本上不会赶人家走。即便如此,而让村民们恼火的是,镇上的市场管理员还要来收五毛钱的摊位费。

加上人流如潮,这让本就不宽的街道显得更加的拥挤。别说过汽车了,自行车两边都很难推过去。

“捡妹崽,把桐娃子看好跟着我一路,别让她乱跑。”董明春一边往前走,一边观看街边各位摊位上的商品,嘴里则对对周简说道。

“妈,妈......,我要吃那个。”

周桐指着一个卖糖果摊位的一带雪饼大声嚷嚷,随后又对身边的周简说道:

“捡妹崽,你知道那个是啥?好吃得很。”

“雪饼呗,那么大两个字,我还是认得到的。”

“那你吃过没有,我都吃过。”

周简还真没吃过,事实上,以前董明春带他们去赶场,习惯性的会卖半斤当地叫‘油果子’的糖果。长度和大小跟手指差不多,大人小孩都可以偿点。关键是吃了能缓减饥饿。夏天里,村民们卖的大概是红苕条粉、土黄瓜、四季豆、豇豆之类的土特产。而走贩们来做生意的就多了,什么锅碗瓢盆、五金小件、布匹、儿童玩具、收录音机、电子手表一般都是些便宜小物件。大一点贵一点和物件也有,但村民们一般都会去里面铺面上买,毕竟比较贵,铺面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质量也会好许多。

尽管周桐嚷着要吃雪饼,董明春也问了一下价格,但还是没买。娘仨走走停停,董明春也时不时的与摊主交谈询价,却最终还是一样都没买,正当周桐满脸写着不高兴的时候,几人却来到一个较大的铺面门口。然后董明春犹豫了一会儿,缓缓的走了进去。跟在后面的周简往里面一瞧,里面却是摆着大大小小各种电视机。而柜台前,已有数几个村民正在询价。

周桐似乎也看见了,拉着周简的手小声说道:

“捡妹崽,妈是不是要给我们买电视了啊!”

周简并未回答,而是示意妹妹不要说话。董明春看了看姐妹俩,随即听着老板给其他的村民介绍。

“这个是BJ牌,老牌子了四百八,这个是青羊牌,成都产的,四百五。那个大的,是最新出来的彩色电视,小的一千二,大的一千八。”

“这个好不好,管得到好久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