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上师?”
日光照耀下的草甸中间搭了个台子,百姓们围在台子四周,形成一个大圈,将台子拱卫在中间,就像是一群虔诚的信徒,拱卫他们信奉的神明。
曹临和狗子也在人群之中,跟着周遭众人一样,看着台上那盘膝坐在木台中间,平平无奇的中年和尚。
若只以肉眼看去,那就是个极普通的和尚,一身破旧的百衲衣,一手持念珠,一手握禅杖,跟前世曹临知道的和尚,在装扮上虽有些许细微的区别,但大体上却并无差异。
“拜见上师!”此时此刻,不论高台之上,亦或者高台四周的人,尽皆跪倒在地,冲着那瞧着并不起眼的中年和尚叩首行礼。
曹临虽然不愿,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跟着众人一齐跪倒在地。
“听说这位道清上师佛法高深!是位大德,我要是能被上师看中就好了。”
狗子目光灼灼的看着木台中间的道清和尚,低声同旁边的曹临说道,那满是崇拜和向往的目光有些狂热。
道清和尚身侧还站着几个年轻和尚,僧袍为青灰色,只是既没有拿禅杖,也没有持念珠,只双手合十,摆出一副宝相庄严的模样。
听着狗子那满是希冀的话,曹临没有接话,而是定睛看着台上的所谓‘上师’。
这群来自‘神山’的和尚,定然都是修行中人。
尤其是坐在木台中间的道清和尚,身上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好似跟周遭环境隐隐相容。
高台之上,七八个锦衣少年排成一列,跪在道清上师身前,旁边还有个锦帽貂裘的中年胖子,正一脸谄媚的同那位道清上师说话,那胖乎乎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的脸上堆满了谄媚。
这胖子不是旁人,正是此地替悬空山的和尚们们牧守此地黔首的巴氏家族的家主——巴依。
曹临如今也算是入了修行的门槛,只是境界低,尚且还停留在虚境,仍在八卦玄火炉的自发运转之下被动继续念力,且不会运用,但好在耳聪目明,感知敏锐,纵使隔着人群,也能清楚的听见高台之上的对话。
无外乎便是些吹捧之话,曹临并不感兴趣,过了一会儿,只见那道清上师手中禅杖往台面一杵,只听一声闷响,那禅杖好似不是杵在木板上,而是杵在铜钟之上,众人好似看到了一股气浪以禅杖为中心,朝四周扩散而去。
道清和尚松开了握着禅杖的手,那禅杖也未见陷入台面之内,却直直的挺立在台面之上,将佛珠挂于虎口,双手执掌不停变化,捏成手印,按在那第一个少年的胸前、腰后,念力透体而出,而后元气汇聚,金黄色的佛光亦随之绽放,将道清和尚笼罩在金黄的佛光之中。
天穹之下,高台之上,身披佛光的道清上师,显得愈发宝相庄严,宛若佛陀降世,隐约间,似有禅音在回响。
此界佛门修行之法,多与手印相关。
朦胧的金黄佛光笼罩之下,似有极轻微的诵经声响起,高台四周跪在地上的黔首黎民人人闭口不言,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惊扰了上师,但看向那上师的眼神却愈发虔诚。
人前显圣、笼络民心,收割信仰。
曹临的脑海之中下意识便冒出这十二个字,虽有卖弄之嫌,可那金黄色的佛光却是实打实的,别说是周遭这群见识短浅的黔首黎民乐,就是曹临,也被道清和尚这一手给镇住了。
这可不是什么障眼法,也不是前世的全息投影,而是实打实的修行妙法。
看着周遭眼中满是热切的百姓,曹临忍不住暗生感慨,难怪这群和尚能高坐神山成百上千年,光是这份手段,就厉害的紧。
收拢心神,摒去脑中杂念,目光定定的看着高台之上的变化,感知着高台周遭天地元气的波动。
曹临的心湖渐渐平静,灵台恢复清明,将道清和尚手印的每一个变化都牢牢记在心里。
可惜如今曹临的境界太低,念力虽然积蓄了一些,却并不会使用,只记住了手印,却并未察觉出道清和尚在施展手印之时念力的波动变化。
“你叫什么名字?”道清和尚手捏印诀,脸上露出微笑,宝相庄严之中,又多了几分慈悲和蔼。
锦衣少年双手合十,十分恭敬:“回上师,我叫巴彦!”
“今年多大了?”
“十三。”
“不错!通窍十四,虽只中人之姿,却迈过了初境,已至感知,念力还算浑厚,亦不失精纯,可见是下了苦工的,若勤加修炼,不出几年,想必便能迈入实境。”
显然道清和尚对巴彦颇为满意,这世上不缺有修行天赋的人,但有修行天赋,又能耐得住性子痛下苦功修行的,却并不多见,道清和尚手作拈花状,施然一笑,问巴彦:“你可愿随我上山修行?”
“弟子愿意!”巴彦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当即便激动的给道清和尚磕了三个响头。
额头和木质的地板碰撞,发出‘砰砰砰’的声响。
一身锦衣华服的巴依老爷,亦是一脸激动,因为巴彦正是他的儿子。
道清和尚慈眉善目的脸上仍旧挂着微笑,将巴彦喊到一旁,接着为剩余的八个少年依次检查。
两盏茶后,八个少年依次检查完毕,朦胧的金色佛光逐渐消散,高台再度恢复了平静,道清和尚又坐回了蒲团之上,仍是一脸的宝相庄严。
除却巴彦之外,其余七个少年之中,第三个少年气海雪山也通了十二窍,资质只能算是下乘,并未被道清和尚挑中,只勉励了几句。
修行之道需要天赋,跟勤奋同样不可或缺。
修行者能感知天地元气之存在,全凭意念知至,而能够跨过门槛,踏入修行之道,首先就要看念力能够积蓄显质。
简单点说,有了天赋,就等同于有了修行的可能,但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踏上修行之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