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葫芦村上,整个村庄都变得热闹非凡。

秦阳也起得很早,洗漱完毕后,他便匆匆赶往那座临时搭建的仓库。

这里位置偏僻,人迹罕至,正适合系统进行兑换操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质疑。

进入仓库后,秦阳毫不犹豫地启动了系统,并兑换了一万亩马铃薯种子以及四千亩秋季常种的瓜果树木种子。

接着,他又将剩余的土地全部种上了辣椒、青菜等各种调味所需的种子。

这次种子兑换共耗费了一千五百多个传火点,虽然看似花费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值得的。

因为以后再需要种田的种子时,就不必依赖系统兑换,可以通过自行培育来满足需求。

待所有种子兑换完成后,秦阳立即召集了一众帮手,指挥他们开始搬运这些种子。

而他本人,则与三刀一同前往一片荒芜之地。

阳光慵懒地斜照着这片荒芜的土地,黄褐色的尘土在微风的轻抚下缓缓扬起,宛如轻声呢喃着它往昔的静谧与苍凉。

在秦阳背后,整齐排列着一支由十几名工匠组成的队伍。

他们或肩扛着秦阳制定的测量工具,或手持详尽的图纸,每张脸庞都洋溢着专注与期盼之情。

张三刀身先士卒,引领众人抵达荒地中央。

他停下步伐,环顾四方,接着转过身来,目光坚定地对着秦阳言道:

"主公,此地幅员辽阔,约有二十余亩,足以兴建一座庞大无比的砖窑。”

“此外,此处三面环绕青山,背倚葫芦村,犹如天然屏障,外敌难以侵入。"

秦阳双手叉腰,气定神闲地环视四周,然后发问道:

"依当下的材料工艺,一炉能够产出多少砖块呢?"

张三刀略加思索,心下估量道:

"至多可达十万块。若再增加产量,仅凭现有的材料实难支撑如此规模宏大的砖窑建设。"

“不过到了第一批砖窑收获的时候,可以扩大规模,达到百万。“

(一块符合标准的青砖,其长度约为二十四厘米,宽度则在十二厘米左右,厚度大约有五厘米)

秦阳听后点了点头。

“那么,生产出一炉需要多长时间?”他继续追问。

“如果人力和材料都充足的话,第一批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后续每一批只需十天到半个月就能完成一炉的烧制。”张三刀语气坚定地回答道。

接着,秦阳又问起了关于水泥制作方法的问题:“对了,关于水泥的制作流程,你是否已经彻底理解并掌握了?”

听到这个问题,张三刀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刻回应道:

“主公,您所传授的水泥制作方法,我已经深入研究并领悟透彻。这种水泥的效果比传统的三合土要好很多。”

(这里提到的水泥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水泥,而是基于当前技术条件下的一种强化版本,无法与现代水泥相媲美)

秦阳对张三刀的回答表示满意,并点头说道:

“目前我们只是刚刚开始,不必着急。你们首先要确保砖窑厂能够顺利建成。等到秋耕结束之后,整个葫芦村的村民们都会前来协助的。”

张三刀兴奋地点头示意,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此后的半个月里,整个葫芦村都陷入了一片繁忙之中。

村民们来来往往忙着秋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而云寨派出收取粮食的队伍,则早在十天前就已经完成任务离开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