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见齐桓公迟迟不肯返都,对鲍叔道,君上不归,你我应同到历下迎接方好。鲍叔道,君上贪恋历下凉爽宜人,暑期过后,自然归都。管仲却说,君上流连历下 ,避暑倒在其次,恐怕多是因为执意伐鲁失败,有失脸面,心中悔恨矣。你我当日苦劝,如今须亲自迎接才是。
鲍叔细一琢磨,如梦初醒,连忙与管仲一起到历下迎接齐桓公。
二人来到历下,鲍叔急切地对齐桓公道:“新法已经全面实施,政务繁多,请君上回都主持国政。”
齐桓公见管仲、鲍叔远道来迎,心中受用,嘴上却道:“二位爱卿如寡人之左右臂,自在国中主持实施新法,寡人在外多住几日又有何妨?”
管仲道:“君为心,臣为臂,无心之臂能有作为乎?”
齐桓公听了哈哈大笑,执二人手道:“无须多言,寡人与仲父、鲍子一同回去便是。”
明日一早,君臣一同起程。齐桓公说单独乘车路上寂寞,便让管仲、鲍叔与他同乘一辆大辂,一路上君臣谈天说地,其乐融融。走出历下 ,一路向东,没有多远,便是鲍山。当年鲍叔跟随齐桓公流落在外多年,齐桓公即位后,就将此地封给鲍叔。封地方圆不过五里,中间有一个山包,因在鲍叔封邑内,人们称为鲍山。在鲍叔封邑西北面是花骨朵山,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平原上,远远望去,像是用巨石堆砌而成,山虽不大却是十分陡峭,像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因此人们称为花骨朵山。在花骨朵山与鲍叔封邑之间有一个湖泊,是历下的泉水汇集而成,湖面十分广阔,水波浩淼,与天相接。齐桓公对鲍叔道:“鲍卿采邑山青水秀,我等何不稍驻片刻?”
这里虽说是鲍叔采邑,但鲍叔总共没有来过几次。他一家人还是居住在国都临淄,只是委派了一个族人鲍明来做家宰,具体管理封地事务。管仲改革推行新法,为了减少矛盾,在各大夫封邑之内可不执行,但鲍叔为了支持管仲,也因为从内心里认可新法确实能够更好地治家,他指示鲍明实行新法。在采邑内也按“五鄙”之法,由三十家组成一邑,十邑组成一卒。采邑内最初只有三百多户人家,就由鲍明任卒长。只不过鲍明这个卒长直接听命于鲍叔,并不像封地外的邑卒一样隶属于某个县属。废除了公田,将原来的公田都平均分配给了农户,租税按收成的一成收取。允许农户开垦荒地,新开垦的田地头三年不收取租税。
鲍叔听到齐桓公要到自己采邑稍驻,连忙应承,自己也有数月不到鲍山,停留一会看看也好。管仲也想下来看看,这儿虽是好友的采邑,自己还从未来过。
鲍明赶紧跑来迎接。齐桓公并不想去庄园休息,坐了近一个时辰的车,他只想下车走走。于是君臣三人在鲍明的陪同下,一起向山顶走去。此时虽说就要立秋,但天气还是十分炎热,辰时刚过,还没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但大大的太阳烤得浑身是汗。侍从为他们打着伞盖,他们赏着风景,走走停停。这山坡下全是谷地,谷穗肥嘟嘟的,足有半尺长短。再往山上走,是一片片的豆子地,绿油油的叶子下边,是一嘟噜一嘟噜的豆荚。齐桓公对鲍叔开玩笑道:“鲍卿今年要做富家翁哩!”
鲍叔笑笑:“多亏了新法哩。”
鲍明口快:“是哩!自从实行了新法,再也不用督促农夫耕作了。这些农夫摆弄土地比摆弄自己的女人还勤快呢!”
鲍叔嗔道:“粗俗!”
鲍明赶紧闭了嘴。齐桓公却哈哈大笑起来:“好哩!如此摆弄,这粟菽岂有长不好之理?”他回头望一眼管仲,“还是仲父的新法好,能让农夫如此眷恋土地。”
管仲道:“农夫本来就眷恋土地,我不过是因民为政、从民所欲而已。”
三人说着话,继续向山上走。山顶是一片树林,在树林与豆地中间是大片的荒地,乱石遍地,杂草丛生。穿过豆地,就见到有人在开荒,这边一团,那边一伙,三五成群,有老人、妇女,还有十几岁的孩子,显然是一家一户地聚在一起,他们把石块翻捡出来,用石块筑一道堰,将山坡变成一层层的平地。男子都光着脊背,黑黝黝在阳光下泛着光。
齐桓公驻足叹道:“农夫不惧炎热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