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偷偷溜走了。

转眼就是半月。因以往武当每年到五六月青黄不接之时,都开山门收徒。附近农户有难以养活孩子的,前几年都陆续送上山了。

所以武馆这次招收的新生,并不是很多,半月里陆陆续续收了百十来个,都是七到十岁之间,远一些的农家子弟。山上武功未入流,打回武馆回炉重造的四代弟子,也有五百多人。

新老弟子加起来七百出头,再加上全体教职人员,一共八百来人,总算把占地宽广的武馆大致填塞得七七八八了。

李道成只挂了个山长的名,把具体教学事务,都推给元明等一干精英三代弟子负责。

而这些事务,元明几人在山上都是做惯了的,早已驾轻就熟,把武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李道成又闲了下来,每日教教杨嫣兄妹,带带弟、妹。

李道成把弟、妹挂在张松溪名下,实则自己教导。

弟弟小他三岁,先前的小名就不说了,太过粗俗,有碍观瞻。张松溪按字辈为他取了个大名,李元聪。

妹妹小他四岁,与杨嫣同龄,小名小丫,张松溪给她取名李元慧。李道成先前专门查看过,俩小家伙资质还算凑合,属于中等偏上的范畴,比父母强些。

李道成先前从金刚寺收刮的那批珍稀好药,送出部分给六位师兄做为见面礼之外,剩下的,他都不惜血本的将其制成培元固本的缎体汤药,用在了杨嫣兄妹和弟、妹身上。

这些药材都是金刚门各地高手进贡给方丈的,很是珍稀难得。但杨正把古墓武藏都送出来当儿女的拜师礼了,李道成自然要用点心力,把杨嫣兄妹培养成材。

最低限度,也不能让杨嫣低于原轨迹中,可匹敌俞莲舟、鹰王这等名家宿老的程度。

不然,就算别人不知道,他也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一关。

自己的弟、妹嘛,就更不用说了。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有什么好东西,都得给弟、妹整上。

为了给两个小丫头泡药浴,李道成还特意找了一对身手不错,懂药理的武当俗家弟子夫妻,收入武馆,让这弟子的夫人专门负责俩丫头的日常生活事宜。

李道成此世年龄不大,但论心理年龄,也差不多而立之年了。所以他也是煞费苦心,真把俩丫头当成女儿来养了。

稍有点遗憾的是,弟弟妹妹的资质虽还凑合,但比杨嫣兄妹这等真正的天才来说,就差一大截了。武道潜力,练到一流高手差不多就到头了。

就算自己不惜消耗先天真气,日常为弟、妹伐毛洗髓,疏通经络,也最多能把他们培养成宋远桥、金刚门熊虎鹰豹一级的顶尖高手,万难突破到绝顶。

李道成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看开了。这份心力,不如用在杨嫣兄妹身上,还能帮他们打牢武道根基,冲击绝顶。

弟弟妹妹潜力不足就不足吧。有自己罩着,他们一辈子注定平安喜乐,不指望他们练成绝世高手,练点武功,把身体练好,健康长寿就好了。

李道成在武馆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每天教教四个小家伙,闲暇之余,喜欢站在二楼看几百号新老弟子,在练武场上排列整齐的打武当长拳。

每次看见这一幕,就联想起一部武侠电影中,功夫皇帝饰演的张三丰,带着众弟子打太极的场景,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李道成认为,人生在世,最难得的,不是家财万贯,如花美眷。不信看看功夫皇帝,都老成什么样子了?

比他大十岁的龙叔,宝刀未老,还可以继续拍上几部金丝猴计划、东北虎计划;与其同龄的丹哥还是生龙活虎,可以再拍几部叶师傅,打灭霸,拯救地球;比他小几岁的大威天龙,也是龙精虎猛,还能拍几部黄师傅打八国联军。

也不是权倾天下,名重四海。不信看看某大帝,被一个小小的二毛弄得焦头烂额,进退两难,几成笑柄。

人生最难得的,是身体健康,舒心适意,自由自在。

若是舒适自在之余,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李道成前世是个普通社畜,今生也没啥雄心壮志。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改师父师兄弟们原轨迹中的一些遗憾,让家人过得开心些。待了却尘缘,了无牵挂的飞升他界就好了。

没悠闲多久,元明道人就找到他,通报了一个问题。

在他当甩手掌柜的情况下,元明实际相当于常务副校长,方方面面都要经手。

元明盘账之后,认为钱款撑不过三个月,顿时就坐不住了,跑来知会小师叔,并提供两个方案,要么找宋师伯拨款,要么开辟新的财源。

“钱款不足?”,李道成有些纳闷。

元修很会省钱,自己预算一万多两银子的建筑款项,还剩下七八千两。

武馆加起来不到一千人,古代银子的购买力杠杠的,二十两银子,就足够寻常五口之家一年之用了。

武馆供弟子们吃喝的就行。就算这些半大小子再能吃,又能吃上多少?一个月千八百两就顶天了。

而现在已经四月了,自己剩下那点私房钱,可以轻松将今年撑出头。

面对质疑,元明解释道:“师叔,账不是您这么算的。光给弟子们一口吃的,确实花不了多少钱。衣帽鞋袜,三病两痛之类,还有固本培元,益气养血的筑基汤药,刀枪剑戟这些。才是大头,花费在吃喝十倍以上。”

李道成一听,得了。

元明的观点还是没有彻底转换过来。潜意识中还是以前那套传统的培养制度,只要弟子入了门,门里就什么都得给他们兜着。

当然,这种制度下,门派若有什么事,弟子也得毫不含糊的顶上。

“元明师侄,账也不是你这么算的。你把武馆看成私塾书院之类的地方就可以了。咱们免费教他们东西,又没收束脩,管他们饭吃就不错了。”

“若是按你说的,这么多人,都向着入室弟子的方向培养,那咱们就是有座金山银海,也不够往里填的啊。”

“咱们教他们识字算数,这世道,能写会算的,就是难得的人才了,他们结业回家之后,也有商队酒馆抢着要。咱们就算对得起他们了。”

最后,李道成总结道:“总之,武馆只是一个预选,将真正的精英,筛选出来,重点培养。”

这其实和后世的教育理念差不多。

普及教育,实质就是一个筛选机制,真正的学霸,自然脱颖而出,参加国赛奥数之类的比赛,为学校取得荣誉。还没参考,就被各大知名学府预订了。

普通学生,实际不在规则设计者的考虑之内,安心当个维系社会稳定的螺丝钉就好了。

实际李道成先就大致给元明说过,只是没细讲。元明又是初次接触这种实用至上、没有多少温暖的教学理念,觉得与传统的师德师风冲突,一时没转过弯来罢了。

现在听小师叔揉碎了细说,想明白过来,觉得这个教学理念,虽然现实功利了一些,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大大减轻了宗门的财政负担。

元明道人理解了,思维发散开来:“师叔,我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有想法你就说呗,跟我装什么客气呢?”

“说白了,武馆就是在筛选精英之余,教普通弟子一技之长,给他们找个饭碗呗。”,元明嘿嘿笑道:

“我是这么想的。能写会算是手艺,这砌砖上梁、编筐织箕、劁猪骟牛,起窑烧炭之类的,同样也是手艺啊。不如也一起教了,弟子学习手艺之余,还可以做些事,咱们多少能收回些成本。”

李道成乐了,真是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啊!

这元明师侄还真是人才啊,举一反三,这么快就由负责任的师长向着黑心老板转化,学会剥削弟子的劳动剩余价值了。

回道:“扩大手艺种类是可以的,技多不压身嘛。但拿弟子们的劳力卖钱就算了,咱们武当丢不起这人。”

叫元明把教学纲领传达给众师兄弟,意思要领会到位。

元明道人领命,建议道:“说白了,武馆就是咱们这一系的私产呗。咱们要牢牢把武馆抓手里,最好还是公私分明,自己开辟财源。”

有位伟人说过,派外无派,帝王思想。派内无派,千奇百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