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深秋。

黑龙江省HEB市下属有一个小县城,叫双城堡。

我想,它应该算得上是贫困县。

双城堡的辖区内有一个满族乡,延着蜿蜒的乡路向南走上五六公里,就能看见一个小屯子。

白杨树环绕,茅草房低矮,鸡鸣犬吠不相闻。

村子里没有狗,安保系统还没有搭设。

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土房子,一贫如洗,也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儿,没人养狗来看家护院。

拼夕夕九块九包邮的T恤,谁穿在身上也不会再别一枚胸针。没意义,也不协调,没人干这样的事儿。

村里人吃着粗茶淡饭勉强度日,常年不知肉味儿。粗茶淡饭也会经常吃不饱,真真的没有条件再给狗再分上一杯羹。

我想,要是真有条狗,一群饿汉子盯着,两眼冒光,那狗它得多害怕?肯定睡觉都不敢闭眼睛。

葛家屯儿是真的穷。

穷得嘎巴响。

屯子里只有七十几户人家,和相邻的郞家屯儿同属于玉启村。两者间隔一公里,有各自的生产小组。

郞家屯儿有学校、供销社和砖瓦窑。

葛家屯儿有一个生产大队,其它毛也没有。

据说在葛家屯儿驻足的第一户人家姓葛。

有年长的村里人说,葛家没有生出儿子,断了香火。几个女儿都嫁到了外地,父母跟随去了,终老埋骨他乡,再就没有葛家的后人回来过。

“还是得生儿子,不然哪,人过百年,根儿都没了”,村里的老秘书这样说。

我的太奶奶却说,葛家是有儿子的。葛家的儿子攀上了高枝儿,出息得很。风云际遇,他在省城里做了大官,位高?重的,要是放在古代,出门那是要坐八抬大轿呢。

葛家的故事版本还有很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归是,村里人谁也说不清楚,那一户葛家,到底是哪年哪月来到这儿,搭起了第一个房子,又是在哪年哪月销声匿迹了。

此后没有一点音讯,只留下有去无回的各种传言,又语焉不详。而葛家屯儿的名称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傍晚时分,柳多财在院子外面夹篱笆。

柳枝做的篱笆墙,用上几年,风吹雨打的已经不结实了,出现了多处缺损。柳多财把断掉的柳枝从夹缝里抽出来,将一些新折的柳枝插到了缺损的地方。

他四十多岁,脸上挂满了沧桑。上身穿着带补丁的褂子,下身穿着肥大的黑色粗布裤子,两个裤脚束着绳子。

那裤子肥得套在腿上的部分被风吹得直呼扇。

特殊时期已经结束了,农村告别了“贫农很光荣的,越穷越光荣”的时代。

葛家屯儿依旧是穷,整体的穷,普遍的穷,人们倒也不觉得穷是件不光彩的事。因为相差不是很大,谁也没穷得抬不起头来。

深秋的冷风吹过,扫下了几片叶子。那几片叶子躺在阴暗潮湿的树根下,干巴巴地枯萎着,也没有人很在意。

春天来了,生活又会开启新的篇章。

“柳大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