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刘太公见杨澈面露窘迫之态,遂问道:“怎么?莫非米饭不合胃口?想来是爱吃面食吧?”
杨澈闻言,心才知这是米饭。只得拱手道:“小辈不敢欺瞒。太公不知,小子自幼居于山野,不曾吃过米饭。”
刘太公被此言语逗得笑了,呵呵道:“原来如此,你且吃吃。”
杨澈道谢,便夹了尝一口,果然软糯香甜。又夹了肥大羊肉,也是十分软烂,鲜味十足。杨澈尝了一块,也失了礼数,风卷残云般吃将起来。
你道为何?杨澈长于林野,调味也不过是醢——若蚁醢,蛙醢之类。未曾用过盐。而这羊肉是下足了盐,杨澈吃了,自然认为味美非凡。二来又是饿得极了,今得吃食,早学那饿急的孔夫子一般,把礼数都忘了。
刘太公见杨澈吃得好,面上也欢喜,只是心里却苦闷异常,念起他女儿来。
忽见杨澈拿木勺舀了羊煲里的肥汁到碗里,吃得更欢。刘老太公那心如被一根银针刺了。刘太公放下碗来,问:“你为何这般吃?”
杨澈不明所以,只当是自己失了礼数,便放下碗筷,道:“山野之人不识礼数。只觉得这般吃更为好吃,味美。太公不喜,我便不吃了罢……”
话未说完,刘老太公眼里滚出热泪,干唇发抖:“只觉得好吃,味美么……”听了杨澈言语,往昔之事瞬间涌上心头。
刘太公心似被利刃绞割,忽地泪如雨下,一会儿又破口大骂。只见太公哭嚷一声:“女儿!”怒嗔一声:“强贼!”悲呼一声:“苦命的女儿!”愤斥一声:“天杀的草寇!”
杨澈见刘太公如此悲愤,心中大惊,忙起身拱手问道:“太公,这究竟是何缘由?小子不知怎地就惹得您这般哀伤。”
刘太公只顾掩面痛哭,也不答话。又问时,更是嚎啕大哭,撕心裂肺。
杨澈哪里见过这事?只待呆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忽地思起,祖父亡时,自己也是这般哭,哀由心起,也哭了两声,便忍住了不哭。
又去问太公身边丫鬟,庄客长叹一声,也落下泪来。杨澈心焦,便扯住了左边一个还没哭的仆人,道:“不许哭!你们这般哭的,所谓何事?”
那仆人被杨澈这一扯唬住了,便只得缓缓道来……
原来此处便是桃花山下的桃花村,这庄便是村内的刘家庄。刘太公是村里头个有慈悲之心的财主,平日好善乐施,常开设粥场,施散药饵,收地租也不急,只愿解他人苦难。但有人投宿,端的大气,走时又赠钱财,毫不吝啬。
只说这刘太公青年丧妻,直至四十余岁才续弦了一个贤惠姑娘。二人夫妻恩爱,只是一直无子,后刘太公在村里建桥铺路,又去求仙拜佛,终于在五十岁得了一女,甚是喜欢,取名“清涟”,只求一生如莲花一般“濯清涟而不妖”。
太公老来得女,自是对清涟视若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也教几个秀才使她读些儒家经典,写些绵秀文章。
待刘清涟及笄之年时,刘太公本欲为她寻一个身怀武艺,人品端正的好夫婿时,怎知那桃花山来了一伙贼寇,自称抗金的将军,实际只是劫掠百姓,吃人心肝的魔王。那魔王来到庄上,见清涟貌美,欺老太公无力,便掠了财宝,夺了女儿,回山而去。清涟之母见女儿被夺,顿时疯了,跳河而亡……而刘小姐已被掠上山一年多了,至今不知死活。
听到这时,杨澈顿时火气,正要掀桌时,又想到这已不是赤松居了,便手一拍桌,口中喝道:“好个强贼,欺人太甚!便是块石头也有怒气!”遂拜道:“蒙太公借宿给饭之恩,我这便杀上山去!”
要走时,刘太公抓住杨澈的手,只觉冰凉,哭声更甚。杨澈不敢放开,只得小声问丫鬟为何。丫鬟只得哭哭啼啼地道来:
原来那刘小姐讲究礼数,为人温和,府里上下,无人不敬。刘小姐自幼身子弱,闻酒头昏,手也冰凉。故此,府里总会做羊肉给他补身子。自此,刘小姐爱上吃羊,尤好以羊汤、羊油、羊汁来拌上米饭来吃。太公见了杨澈,只觉触景生情,故而放肆大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