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崇祯木然枯坐,桌上放着碗红枣米粥,早已没了温度。
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言,关外清寇当以雷霆万钧之势,一鼓荡之,即便剿灭不掉,也得让清国受断指切肤之痛,如此,关外……至少三年无忧。
有这三年时间,便可抽调边军精锐入内地剿灭流寇,以边军之勇,围追堵截,短则数月,长则年许,必然能将境内贼寇剿杀一空,届时再编练强军,进击关外,学成化皇帝犁庭扫穴,踏平建州,大明中兴有望。
此议甚合崇祯之意,于是旨令蓟辽总督洪承畴集中力量寻满清主力决战!
八月下旬,明清决战于松山,洪承畴大败。
洪承畴,总兵王廷臣、曹变蛟,辽东巡抚丘民仰率残部被困于松山城内。
随着洪承畴大败,陈新甲速战速决之策已然破产,当务之急是要营救被困诸将,否则一旦松山城破,数万边军精锐被屠,后果不堪设想。
可援兵少了不但难解燃眉之急甚至还会变成添柴之战,若是调集九边重兵,边疆守备力量必然空虚,届时若草原诸部顺势南下,大同、宣府等重城同样有被击破之忧。
内地,李自成二围开封,不过开封城坚,周王舍财护城,军民同心,李自成想凭麾下乌合之众破开封,无异于痴人说梦。
另一边,张献忠被左良玉大败于信阳,败走英山,又被虎将王允成伏击,仓皇逃窜。
如今已是九月底,朝堂上还在吵嚷不休,一派主张立即派重兵驰援松山,一派认为黄台吉对松山城围而不攻,必有所图。
崇祯犹疑难定,数日来已是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万岁爷,王公公回来了。”
“承恩回来了,快让他来见朕。”崇祯脸上阴霾一扫而空,他不信任大臣,因为大臣皆有私心,而太监依附皇权,就算有私心也不会威胁皇权。
崇祯最信任的两个太监,一是曹化淳,二是王承恩,如今曹化淳告老还乡,这宫里能让崇祯推心置腹的只有王承恩一人罢了。
至于王承恩去黄安,事情办的如何,崇祯现在并不关心,崇祯事后也想过,只觉得是洪鸿夸大其词,是为了推卸自己办事不力的借口罢了。
以至于让邓海去黄安册封邓平为黄安侯,现在崇祯都有些后悔。
进了偏殿,王承恩刚要大礼参见,崇祯却直接止住道:“大伴手里拿的什么?”
“冲锋枪。”
“就是洪鸿说的那种堪比神器的火枪?”
“回陛下,是。”
崇祯接过冲锋枪,仔细看了看,道:“倒是怪异,这火枪如何用?”
王承恩会用,邓忠教的。
很快,王承恩将二十三颗子弹压入弹匣,又比划了一番,崇祯听的似懂非懂。
“对准敌人,扣动这扳机,就能在三百步内杀敌?”
“嗯。”
“朕试试。”崇祯端着冲锋枪,食指扣在扳机上对准王承恩。
王承恩也不紧张,毕竟没见识过这枪的威力,哪有自己可能被击杀的觉悟。
再说了,皇帝真要杀他,哪里需要自己动手。
“三百步,这里太小,去外面试试。”
王承恩下去安排,很快殿外竖起一块厚木板,意思很简单,如果能在三百步外击穿这块木板,那么就算贼兵穿了软甲,也能一击必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