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造起来了,挡不住了。

历史的洪流还是到了这一天。

庆历八年正月。

贝州都排王则一人力杀知府、都虞候、营指挥使等共计417人,举旗反宋,全国震惊,西夏,辽国亦派人关注贝州事态。

那日,知府被杀后,贝州夺城之战很快就安静下来。

王则斩杀知府的行为,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所有人都要面临重要抉择。附庸造反,还是抵抗到底,亦或尽快逃离。

城外右军五营三千人,在都虞候宋明率领下,来到城门前,准备进城平叛之时。迎面一个士兵气喘吁吁:“报!赵都虞候……被王都排斩杀了!知府大人也被杀了。”

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所有人皆惊。

宋明急问:“什么?知府……死了?”

原本宋明是都监一派,与王则不死不休。然而,知府被杀,都监不知所踪,这贝州已经反了,无论如何他都难逃一个替罪羊,除非平叛。可这支军队现在哪里有半点士气。

“听说赵都虞候大人被王都排杀了,我们该怎么办?”

“知府大人也被杀了?”

“杀得好,这个狗官。”

“王都排果然有胆有识。”

将领们看着士兵们的讨论,知道军心已变,他们必须做出选择,纷纷看向了宋都虞候。

一名营指挥使立刻有了决断,高喝道:“既然知府大人,赵都虞候大人都已经死了,我等何不顺应天命,追随王都排,讨个封妻荫子!”

士兵们欢呼:“好!我们愿随将军,跟随王都排!”

宋明看着群情激奋的部下,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安静,此事,我愿与众弟兄一起,投奔王都排,不过,待我先与王首领为大家讨个条件,如何?”

士兵们欢呼:“好!我们愿随将军,听将军的!”

随着都虞候的命令,军队开始缓缓向城门移动。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但心中却有一种莫名的期待。

贝州东门瓮城内,王则和胡永儿及时赶来,招降了仅剩的抵抗士兵。

王则问:“外面的右军什么情况?.”

原城门守卫胆怯的说:“他们刚刚还喊着进城平叛的,这会却停下,没动静了!”

城门慢慢关上,王则和胡永儿走到城墙上,向下望去。

黑压压三千人,整齐有素,令行禁止,果然是中央禁军风范,强军啊。宋明,王则还是很了解的额,此人个人武力不是很高,刚刚凝气初期,不过带兵、练兵都是好手。参加过几次与西夏的战役。

宋明,这个都虞候,此时内心很是紧张,并不像表面那般平静。

现在攻城,必失军心,若投降王则,又恐日后难以面对朝廷。如果率军离开,可能两边不得好。独自离开,他也不想。作为武将,没了这三千人马,他也就没了价值。

都虞候的内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

宋明一人一马,独骑走近城门前,高声道:“城上可是王都排。”

王则雄厚声音传来:“宋将军,正是在下?”

“敢问将军之志?”

“替天行道,清君侧!”

“兵出缘由?”

在贝州城的城墙之上,王则站立着,他的目光如炬,调运真气,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传遍每一个角落:“贝州的军民们,今夜,我王则站在此处,非为反宋,实为清君侧!”

“先说,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

夏竦实乃数百年来第一奸臣,

他排挤忠良,贬逐范仲淹、欧阳修等能臣。

他嫉贤妒能,从不提拔声望过高之人。

他贪污腐败,聚敛家百万两。

他陷害忠臣,伪造证据,致耿直的石介含冤而死。

他操纵朝政,歪解当今圣上皇帝决策。

他结党营私,他阻挠改革,他滥用权力,他误导皇帝……”

王则掷地有声“这样的人,他配宰相之位吗?”

士兵们齐声呼喊“不配,不配”

王则走到城墙边缘。

“再说第二条,

朝堂遍布滥官污吏,忠良难以进身。

究其原因,假科举,能人无法出头。

恩官制,当官的子子孙孙全是官,北朝门阀再现。

权力私授,少数人形成利益集团,排斥异己。

吏治僵化,官官相护。无人约束,腐败横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