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行为心理学的书还是很好的,书名叫《儿童行为心理学》,作者牧之。

他讲述了孩子行为的各种情况,比如孩子发脾气了,妙用心理学疏导孩子的坏情绪。

孩子攻击他人:3-5岁的孩子是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因为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就产生内心想要得到的欲望,最直接的就是伸手拿,如果不给,孩子就可能本能地去抢,甚至很自然地用暴力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而聪明委婉的孩子可能会直接说这个玩具不好,从而让对方难过,主动放弃玩具,自己就可以轻易获得了。

我们的家长和老师根本就不会想到这种行为竟然是孩子的心理正常反应,家长和老师们一直以为就是孩子不听话。当看到这段话,或者是这本书时,是否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A和她的母亲玩荡秋千。这个小孩A一直就霸占这个秋千,不给其他的孩子玩。给其他孩子的家长气得就找他的母亲理论。而这个小孩A的母亲直接说,你们要玩就早点来。

结果给其他家长气得真就早点来,比小孩A和她的母亲来得早。她们就一直轮换着玩秋千,就是不给小孩A玩。A的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就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结果不是令人满意的,其他小孩的家长痛快了,但A的家长和孩子不痛快。但是谁都没有意识到是孩子独占的思想出现了。

《儿童行为心理学》里28页,唯我独尊,孩子没有学会分享。书里举例子是,看到超市里有一些孩子会硬抱着自己喜欢的东西,撒娇让家人买。如果家长拒绝,有时候孩子甚至会打着滚哭闹。幼儿园里也经常看到两个小孩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并不是玩具多好玩,只是小朋友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玩具,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给别人玩。

而那个玩秋千的小孩也有同样的心理,唯我独尊,孩子没有学会分享。这种行为出现了的时候,如果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出现双方生气,为了一个秋千早来占地的情况了。但是,几乎很少的家长能懂得行为心理学的,所以造就了学校各式各样的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孩子的家长和老师只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责骂、批评和打来处理问题。

而孩子们的心理没有得到纠正,却越来越严重。我们来看,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使用了错误的做法。霸占秋千的小孩A的妈妈直接粗暴告诉别人的家长,让她们早点来,却从没有想过礼让,也就是说,A的母亲并没有想到小孩子之间大家互相让一下,轮着玩。如果她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大家轮着玩,小孩的心理也是可以得到部分纠正的。这会让孩子意识到,荡秋千是需要与别人分享的。当每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做母亲的都告诉孩子要学会礼让,与别人分享,那这个孩子的性格就是学会了与人分享。

而那个母亲的做法却直接把孩子培养成独霸的性格,什么都是他的,什么他都独占,这种性格非常的不好。到学校和社会上是很吃亏的,没有人愿意与这种自私性格的人玩。对,这个小孩长大了,做出独占的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