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结束,整整三天,程野也没怎么写小说,复习功课居多。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邀请函现在还没发出,也不知道是没到时间,还是被淘汰了。
这算是程野暂时能触及到好大学的最好门径了,如果触及不到,就只能通过高考上大学里,可能还不如上辈子的。
不过现在的程野看得开,大学对于现在的他是锦上添花,主要还是要靠写作赚取第一桶金,再慢慢地把它变成金山!
坐在教室里,程野开始在纸上列着目录。
之前一直写的都是短篇,也该写一篇稍微长一些的了。
而且之前都是投稿《故事会》,也该是时候换个刊物了。
在《故事会》上写短篇,优点是稿费高,能短期获取大量收益,但是缺点就是几乎没有办法养成名气,这既是《故事会》的短板,也是短篇创作的短板。
文章要再写长一点,选择的刊物也要更有文学地位一点……
而现如今位于《文坛》顶点的刊物是什么?
《人民文学》、《收获》和《十月》。
如果再排除掉一个,那就是北有《人民》,南有《收获》。
两本刊物地位在伯仲之间,很多大家都是通过这两本杂志来成就文学地位的。
《人民文学》不用多说,“人民”二字打头,本身就是官方推出的代表性刊物。49年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文学期刊。
刊名最早由郭沫若题写,后来又改成教员。主编矛盾,副主编艾青。在文学刊物间的地位,相当于《人民日报》在报纸中的地位。
《收获》,主编之一是巴金,现如今唯一还在世的殿堂级作家,与李敖、季羡林不在同等级别。发表过极多的名作,老舍的《茶馆》、余华的《活着》、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
而且业内对这本杂志一直有只看作品质量,不看作者名气的高评价。在文学界的地位始终如一的坚挺。
一番思索后,程野开始下笔。
“余则成是个老实的青年……”
旁人看到程野又开始动笔了,伸着脑袋在一旁看。
……
半夜,一灯如月。
《萌芽》的副主编桂未明不断地眨着有些发粘的眼皮,看着桌子上的几篇稿子。
现在源源不断的稿子从各地寄来,都是参赛作文,这些天《萌芽》编辑部的编辑们忙得团团转。
比赛固然很重要,但是杂志本身的审稿工作也不能放下,否则下个月就无文章可刊了。
天色晚了,桂未明也准备回家了。
这时,一个年轻编辑道:“桂老师,你看看这个。刚寄来的。”
桂未明走了过去,只有薄薄的一张纸,低头一看,才发觉是一首绝句诗。
年轻编辑道:“这是一个高二学生写的,我觉得非常不错,看能不能上刊。”
桂未明看过后,不由得怀疑:“这是学生写的?会不会冒用故人的不知名诗句。”
年轻编辑道:“也有可能,不过我查了辞海,没看到相关出处。”
桂未明道:“这诗的确不错,如果的确是原创的,可以上刊。就登在二月刊上。等等,你说这首诗是学生写的?有联系方式吗?打电话过去问问,有没有兴趣参加大赛。”
“学生叫什么名字?”
年轻编辑看了下,道:“北航附中的程野。”
桂未明愣了一下,这样啊,这就不奇怪了。
虽然最终的复赛名单还没有确定下来,毕竟从上万篇投稿中选出一百多份,是个大工程量的工作。
而且很多评委的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不错,有人认为不行,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最终的复赛名单迟迟未出。
但是也有达成一致意见的,比如说这个程野,他的文章编辑评委们看了都很好,无论名单怎么变化,他的名字在里面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
只不过暂时还没回函罢了。
紧接着,他把那首诗给记了下来,啧啧,好诗啊好诗……
……
又一周过去,程野还是没有收到《萌芽》杂志社的复函,不过似乎写作训练班的众人也都没收到,这几天张文亮蔫得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周末的时候,程野去找了趟张腾。
张腾的小吃摊位已经摆起来了,卖的食物只有三种,凉皮凉面和牛筋面,可炒可拌,生意一般。
没生意的时候,他就靠着墙根儿抽烟,听往来顾客说话。
见到程野后,张腾咬着烟蒂道:“来,我给你拌一份,尝尝我手艺。”
“弄点儿凉面吧,晚上还要回家吃,少来点儿。”程野道。
马扎一掀,坐了下来。
正等着,就看到几个学生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孙超超混迹其中。
看到程野后,孙超超打招呼:“野子!”
程野回头一看,是孙超超和他那帮校内闲散人员朋友,于是也摆了摆手示意。
站在最头前儿的还是那个叫徐敞的富二代,头发被摩斯抹得根根竖起,脖子上戴个玉观音,看到程野后,饶有兴趣地走了过来:“哥们儿,你就是那个作家吧?”
程野笑道:“作家谈不上,写点儿文章补贴家用。”
“嗯,晚上就吃这个?不是赚了不少钱吗?”
“垫垫肚子,你也来点儿?”程野道。
“不吃,多寒碜。”
张腾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拌自己的凉面。
“这是什么?”另外一个留着厚重刘海的男生凑上前问道。
口音有点奇怪,应该是韩国的留学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