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五月十七日,我出生在桑田镇上的一个农户家庭里。我有汉族和苗族的血统——父亲是汉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几亩田地来养家糊口;母亲是从几公里外的坡脚苗寨嫁过来的,那时她才十九岁。我很少有机会去外祖父那里,便很少见到舅舅等外戚亲人,能见到他们也多半是在我家里。我想父母很少带我到外祖父家去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外祖母已经过世,只有我那在村子里交过几年书的外祖父尚在人世,而且他却同一向和父亲母亲不太和气的舅舅住在一个屋子里。

二零零七年,我以优越的成绩考入了沧海县第一高级中学——一所县级重点高中。为了能让我上学,父亲把几亩薄田出租,每年仅可收取一千块钱的租金。然后,他联系到一个性罗的面条商老板,便进了面条厂打工,每月只能拿到八百块钱的工钱。几个月后,性罗的老板看我父亲勤快老实,肯卖力,才把父亲的月工资提升到一千块。把大部分田地出租后,父亲只留下了部分母亲能操持过来的用于种植玉米谷物。农忙的时候,幸亏有左邻右舍帮助,母亲才不至于那么辛苦。除了忙于农作物的播种收割外,母亲还驯养了几头家畜,以供出售,从中支取部分收入用于我和妹妹在学校的各种费用。

识字很少的父亲,却对我——这个家庭里唯一的儿子——报以极大的期望。

对于经历过人生大部分必须经历的事情的父亲来说,他总有许多值得我引以为鉴的经历。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静下心来,把在学校里该学到的东西都学到手。十三岁的时候,父亲便不愿再去上学了。他开始迟到旷课,甚至瞒着祖父和祖母,一两天不到学校去。后来祖父和祖母拗不过他,也就随着他去。只上过小学的父亲,回家几年后,便开始了他的地地道道的农户生涯,宁愿在那几亩薄田里流汗,也不愿呆在学校里,做着那个年龄段所有孩子都该做的事情。因为落后而愚昧,因为愚昧而早早地将爱情送进坟墓,而当还未理解婚姻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却已将婚姻的镣铐扣住了刚刚破土而出的爱情之苗上。于是,婚姻不仅萎靡了爱情,也禁锢了愚昧,囚禁了落后——这,大概就是落后之地的人们祖祖辈辈都走不出贫困的部分原因吧。不过,这种状况自父亲那个年代以来,已有了很大的改观。至少,正当父亲正值步入婚姻的年龄时,他所处的那个年代已多多少少有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子。父亲在走入婚姻的殿堂之前,确实在思考着我们这个时代里,每个即将步入婚姻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他步入婚姻的方式,却似乎和现在我所理解的有所不同——我以为婚姻必然建立在爱情之上的。不过,那时的父亲似乎不是这样的。

二十岁的时候,一些和父亲同龄的人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些甚至已经生儿育女了。可是,父亲却在婚姻的门槛前处处受阻。原因是父亲一家的住房破旧。“那时候,你父亲到处去求亲,也有跟着他来的人,不过住了一两天,还没等这方的媒人去通媒呢,人家就借故溜了!”母亲有时这样对我讲着父亲的往事。父亲则什么也不说,只在一旁傻傻的笑着。能和母亲分享自己过往的事情,他心里似乎洋溢着一种难于言表的幸福。后来,父亲决定面对现实,也努力改变现状。他开始走南闯北,挣钱建房。直到二十七岁的时候,父亲才建起了新房,也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母亲。于是,他相信自己能给母亲以幸福。不过,因为家业薄弱,父亲又少了发家致富的营生头脑,他只能带着母亲同他一起受苦。这倒也应了“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贫苦而离开。相反,她打从嫁给父亲的那天起,就安守着贤妻良母的本分,任劳任怨。她不识字,没文化,但淳朴善良,像所有朴实无华的乡村妇女那样,甘心为家庭奉献着一切,为子女受苦受累,却也甘之如饴。

作为父亲,一个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长辈,他即使只是一个从事体力劳作的农人,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以他的经历之所学教导我,当我在成长的路途中遇到黑暗的时候,为我点着一盏明灯。父亲自然没有商人的狡黠和善于专营,也不会逢迎谄媚,以他的淳朴,想的自然是淳朴的事情。“鸿儿,你要好好地学,将来做个人民教师,千万不要再走父亲这条路。”上了学,每次离家返校的时候,总免不了让父亲给叮嘱几句。而这样的话,无论何时何地,也时常会在我耳边响起,鞭策着我,使我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名列前茅。

二零零七年七月的一天,我从邮局拿回录取通知书,把它交给父亲。父亲看了,知道我被县里的重点高中录取,心里高兴极了。为了给我庆祝,他还精心筹备了一桌饭菜,请来了左邻右舍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听到别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夸赞之词,他的脸上堆满了写不尽的笑容。而我,面对父亲,心里自然也是欣喜的。“父亲,孩儿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和期望的。”我在心里向父亲承诺道。

这年八月,我迎来了满怀期盼的日子。入学那天,父亲把我送进了县一中的大门,交了各种费用后,他离开了。而我,要在这里接受十天的军训,然后开始我的另一段生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