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刚过,天际才泛起鱼肚白,晨曦如同轻纱般,轻柔地洒落在汴京的大街小巷。
一阵庄重而悠扬的鼓乐声,恰似灵动的晨鸟,从城市的远方徐徐飞来。
那声音越来越清晰,仿佛在唤醒沉睡的古都,宣告着一场重大事件的来临。
只见身着绯色官服的内官们,排成整齐的队列,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正接受着一场盛大的检阅。
他们手中捧着的皇榜,在初升日光的轻抚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如圣物一般,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命运。
内官们步伐一致地来到宣德楼前的照壁前,整齐地停下。
其中一人,双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展开那象征着荣耀与希望的皇榜,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另一人则迅速取出米糊,仔细地涂抹在皇榜的背面,每一下涂抹都均匀而专注,生怕有一丝差错。
随后,两人合力将皇榜稳稳地贴在了照壁之上。
当皇榜完全展现在众人眼前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一般,先是一阵短暂得让人窒息的死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皇榜上,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符。
紧接着,人群中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喧哗,那声音如同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似乎要将整个宣德楼都淹没。
“徐子建!徐子建嘉佑六年状元!”
“嘉佑六年榜眼章惇!”
“嘉佑六年探花徐坤!”
……
最前方的围观者们,情绪激动到了极点,他们扯着嗓子,大声念出殿试的排名,声音里满是震惊与激动,仿佛要让整个汴京都听到这份荣耀。
“果然,英雄出少年!不愧是名满汴京的少年英才!”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抚着胡须,脸上洋溢着赞叹的神情,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真乃实至名归!徐公子会试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又见解独到,令人眼前一亮。这次殿试夺得头筹,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外一个身着举人装扮的学子,用力地点着头,应和道,眼神中透露出对徐子建的钦佩与羡慕。
“老学究,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个来自京东路的学子,忍不住发声道,脸上带着一丝自豪。
“徐公子在我济州可是连中四元,加上会试第一,殿试夺魁,这是六元及第啊!我大周朝从未有过这样的壮举!”
他的声音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众人纷纷投来惊讶与敬佩的目光。
“没想到,还是输给了他!”
人群中,章惇微微叹息了一声,脸上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徐子建的佩服,也有一丝不甘。
“章兄不必气馁,在我们心中,你并不比那个徐公明差多少!”
章惇的好友窦卞连忙劝诫道,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上次那个嚣张的苏轼,听说出言无状,被官家按到最后一名!”
窦卞此次殿试考了二甲第二,也是才华横溢之辈。
“不错,章兄!小小一个殿试已经考完,后面的仕途,就看个人的真本事了!”
罗恺也跟着说道,他考了二甲第三,同样对于徐子建很是不服气。
他觉得徐子建实在太嚣张了,仿佛整个世界都要围绕着他转。
“哼!那个姓徐的得罪了司马大人,怕是仕途堪忧!咱们同窗几人想要超过他,那还不是易如反掌!”罗恺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不屑。
前面的看榜离开后,后面众人纷纷挤向前,想要亲眼目睹这改变无数人命运的榜单。
在拥挤的人群中,有的人满脸欣喜若狂,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仿佛得到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物;有的人则黯然神伤,眼神中充满了失落与无奈,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崩塌。
那些殿试排名靠前的学子,有的兴奋得满脸通红,如同熟透的苹果,与身旁的同窗紧紧相拥,彼此分享着这份喜悦;
有的则跪地朝天,虔诚地叩谢皇恩,眼中闪烁着泪光,那是激动与感恩的泪水。
而排名靠后的学子们,有的默默转身,独自离去,背影中满是落寞与不甘,仿佛带着无尽的遗憾,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人群里,一位年轻英俊的书生,听闻前两名没有他后,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身体也微微颤抖起来。
“该死的,还是那个小畜生夺得状元!”
他在心中暗暗咒骂道。此人正是徐坤。这几年,徐坤在端王府的扶持下,搭上了高太尉家的大小姐高秀兰。
高秀兰虽是高滔滔的姐姐,容貌比不上妹妹,却也是个端庄贤淑的大小姐。
徐坤作为汴京排得上号的才子,加上容貌英俊,很快就俘获了高小姐的欢心。
可是,高家门楣岂是那么容易攀上的。高太尉那边已经放话了,除非徐坤考上三甲,否则不会同意将女儿嫁给他。
“探花,徐坤……”
当徐坤听到自己居然考上探花后,脸上顿时欣喜若狂,仿佛所有的阴霾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上次会试后,他就知道自己想考上三甲困难重重。
排在他前面的苏辙、窦卞、罗恺、章惇、苏轼、徐子建,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徐坤没有信心能够超越几人,所以才在殿试上对嘉佑帝极尽谄媚。
他试图通过对嘉佑帝表忠心,获取更高的名次。
徐坤很聪明,他知道如今朝堂局势二王夺嫡,嘉佑帝需要官员们忠于他和齐王,而不是所谓的才学。
所幸,他赌对了!
只要娶了高家小姐,以后他徐坤必定官运亨通!
总有一天,他会将徐子建踩在脚下!
当年徐子建在济州对他的羞辱,徐坤可是铭记于心,一刻也不曾忘记。
……
另外一边,在热闹的人群之外,有一座典雅的茶楼。
徐子建正站在茶楼的窗边,面带微笑,神色悠然。
他让书童将他准备好的望远镜拿了出来。
“各位同窗,此物名叫望远镜,可以看到几里外的景物!咱们在这茶楼距离宣德门不过一百五十步,想要看榜,那是易如反掌!几位同窗谁先来?”
徐子建指着周森手上的双筒望远镜,笑着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得意。
“我先来吧!”苏轼第一个站了出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