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哪怕姜太公姜子牙来了,也得每日向大王缴纳使宅鱼。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罗隐直言不讳。
耳边传来小孩哇哇的哭声,大人不得不带孩子出来。沈蕴刚好挤了进去,这地方,可不兴你让我我让你。
戏曲独白,一人面对群众,“好你个罗隐,平日吟诗作对,好不快活,还能得大王赏识。今日大王宴请,何必触及霉头,真是不开眼呐!”
很快转场换另外一人独白,“大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怎可不知罗隐所说为何?一定是在试探我们,不如实话实说罢了。”
沈蕴对这段历史有点印象,五代后梁时,吴越王钱镠喜爱吃鱼,便规定西湖渔民,每日必须缴纳一定的斤数,曰之“使宅鱼”。
而有的渔夫打不上鱼怎么办?只得自掏腰包去买鱼缴纳,久而久之,渔民怨言四起。
有一日,罗隐陪着钱镠观赏姜太公钓鱼图,让罗隐以图作诗。
罗隐便作了这首诗。隐喻暗讽直言进谏,吴越王不但没有生气,还立即废除了“使宅鱼”。
吴越王道:“既然如此,那便废除吧。”
戏落尾声,节目增加了人物,增加了笑点。
“我吴越地杰人灵,子民更是会吟诗作对,现在我请上一位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凡上来者,皆有精美礼品相送。”
一语罢,开始寻找小朋友。
这时互动环节开始了。
沈蕴站在栏线外,喝了口芒果汁,眼睛滴溜溜的左看右看,小朋友可不少。
有摄影师在拍摄,沈蕴见他对着一对姐弟俩拍着。
没一会儿有几个小朋友上去。
基本背唐诗为多,比如年纪小的,背《咏鹅》。
年纪稍大上小学的,提问的程度要难一些。一般在提示下都答的出来。
身兼主持人的扮演者把小朋友们夸了一通,“好了,还剩最后一把扇子,我要找个大朋友来回答问题。”
沈蕴咬着包子,这个小笼包,咬一口不得两块五。她吃的是饭吗?不,是钱。
“那个穿白色运动装吃包子的大朋友,对对,就是你。”
沈蕴指了指自己,待跟主持人对上目光确定后,心想吃包子也中招?
见左右没有放东西的地,手拿芒果汁和打包盒从红线下钻了进去。
“这位大朋友一看就是学习成绩好的料,那么我们四个可不会轻易放过你了,一人问你一个问题。”
啥?不是背诗,沈蕴想开溜,众目睽睽之下,她实在迈不开腿。
不行也得行,硬着头皮上。
“我先来个简单的,四书五经,哪四书?”
这个是简单,沈蕴接过话筒,脱口而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第二个问题换人问,“我提问的也不难,四书五经哪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紧接着第三个人接过话筒,身高修长,体态端正,正是扮演罗隐的人。
“方才我听小朋友们都背唐诗,有初唐的骆宾王,王勃;盛唐的李白、王维、孟浩然;中唐的柳宗元、白居易;晚唐的李商隐、杜牧等。”
“可唯独没有我罗隐的诗!”
“难道我唐末五代不算唐,晚唐第一段子手你们竟然不知晓?可怜我被讽十试不第也就罢了,未曾想千百年后也无人问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