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
普通百姓赏灯看戏,皇亲国戚也赏灯看戏,只是所看之景略有不同。
今年的兴庆宫,布置有十八座灯塔,每座都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将宫内照得亮如白昼。
这华丽的灯景,只有今夜应了圣人之邀,来赴会的皇亲国戚能窥全貌。
否则就如宫墙外的百姓,只能在宫墙外窥看一角。
此时勤政楼高处,皇帝李隆基面朝东北,陪着家人观看楼下演出。
元正(初一)当天,李隆基已在麟德殿大宴群臣,与臣子、驻外使者、公侯勋贵等。
既然外人团聚过一次,所以今晚属于李家人。
至于登勤政楼与民同乐?不过是百姓的错觉罢了。
李隆基或许在登楼的某个瞬间,确实出现在楼下百姓视野中,但不会停下来主动亲近。
用这种方式收拢民心,不但没必要且效率极低,安全也面临巨大挑战。
李隆基此时背对街道,丝毫没打算与他的子民亲近,因为这难得相聚的时刻,只想把时间留给家人。
在京的皇家子嗣及家眷,都被邀请至勤政楼饮宴,欣赏独属李家的灯火歌舞。
皇家子弟们按辈分、尊卑各层入座,勤政楼顶楼除了武惠妃伴驾,其余则是李隆基的兄弟姐妹。
去年,代国公主李华、薛王李业,先后病逝。
李隆基近二十个兄弟姐妹,现在还活着的只剩下三人,即宁王、玉真公主、霍国公主。
宁王李宪有让皇帝大义,李隆基对他及后人待之甚厚;玉真公主乃是一母同胞之妹,自是恩宠有加不在话下;霍国公主与驸马和离后,十几年来深居简出少与人来往,比入道的李持盈还像出家人,她在席上就像一个透明人。
李旦的子女都带点艺术天分,当晚众人欣赏歌舞百戏的时候,李隆基、李宪、李持盈都不时做出点评。
节目演出过半。
李隆基突然问李宪:“大哥,适才表演之乐舞,可有耳目一新者?”
“都是经典的曲舞,臣没有发现其中瑕疵,耳目一新也谈不上。”
李宪捻须摇头,期间似乎想起什么,于是又补了一句:“不过陛下没来之前,臣听街上有人吹笛,那曲调倒是新颖。”
“哦?能得大哥记住,想必是首好曲,你们可曾听到?”
李隆基话音刚落,顺势看向两个妹妹。
霍国公主抿嘴摇头,玉真公主刚想开口补充,却看到李宪长子李琎,携李琩提着酒壶登楼,遂改口提醒李隆基:
“陛下,汝阳王、寿王来敬酒了。”
(注:李琩原名李清,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更名/此文下一年,以防阅读时觉得名字混乱,现在提前沿用改后之名)
“哦?”
李隆基闻言转身,笑呵呵向李琎招手,“花奴(李琎小名)快来。”
“陛下、娘娘、姑母...”
“父皇、母妃、姑母...”
......
一番行礼敬酒,李隆基赐座令其暂留作陪。
皇帝笑呵呵问李琎,“花奴,你也是擅乐之人,不妨点评刚才的歌舞,有没有耳目一新之作?”
“啊?”
“别看你父王,朕就是要考考你。”
“哦...”
李琎根本没思考,开口就答:“臣以为中规中矩,都是经典的老曲目...”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你们父子评价如出一辙,对了,你有听到街上那新颖的笛声?”
“没有啊...”
“那你差点功力,你父王可听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