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蒙古草原上第一家中医医馆在忽兰忽失温开张营业。

地址就选在伯颜的一处私人别院,省了很多装修的工夫。门上挂着一块大匾,上书“中华医馆”四个汉字,旁边附着蒙古语翻译。

两侧门柱上的楹联,则是抄的清朝某著名药店的名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进入大堂,柜台后面,整整一面墙的小抽屉格外醒目,每个抽屉上都写着一种药材的名称,密密麻麻,足足有几百种之多,蔚为壮观。

当年,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肃酷爱医学,花费毕生心血写了一本《普济方》献给他哥朱棣,朱祁镇这次北狩,藏书里正好也带着一本,就拿出来,照着里面的药名一个个抄到墙上。

你也别管抽屉里面是不是真有全都有药,蒙古这旮旯,你能找齐十分之一的种类就不错了,但朱祁镇说,看上去能唬人就足够了。

这里属于门诊区。

再往里面走,还有诊疗室数间,普通病房数间,还有宿舍,厨房这些设施。

别院最后面,经过一处小花园,则是一栋小楼,朱祁镇叫它疗养区,主要用来接待蒙古大贵族长期居住养病。

这里的每个病房,陈设都非常豪华,壁炉里烧着木炭,地上铺着旄牛皮地毯,墙上贴着蒙古风格的精美壁画,以及伯颜从明朝抢来的汉族精美瓷器和字画作为装饰。

还配有若干年轻漂亮的蒙古女孩,提供周到专业的“跪式”护理服务。想吃什么喝什么,跟护士说,厨房马上就能送来。想洗澡,跟护士说,马上有热水伺候。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不是很下流很过分,护士一般也都能满足。

因为朱祁镇说了,保证病人心情舒畅,对康复有极大的帮助。

房间里闷了,还可以到外面走走,楼下就是小花园,现在是冬天有点荒凉,朱祁镇准备开春了种点花花草草,再挖了个小池塘,养几条鱼和鸭子,到时候,环境必然相当优美,颇有点老干部疗养院的味道。

总之,力求让蒙古贵族大佬们既享受到汉人的奢侈文化,又有如同回家一般的舒适感觉。

医馆落成以后,伯颜请来一帮朋友参观捧场。

参观过程中,这些蒙古贵族全程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别看这些所谓贵族家家牛羊成群,养着许多妻妾奴隶,其实都是乡下土包子,草原上条件恶劣,蒙古人以奢侈为耻,大汗的老婆都天天亲自挤牛奶,甲沟炎都犯了,根本不懂如何享受生活,吃顿涮羊肉就美得不要不要的了,他们哪见过这场面?

即便当年元朝时候有人见过,那也是一百年前的事了,自从被朱元璋撵回草原上放羊,已经过去了几代人,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于是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中医就是好,专业,比我们蒙医强多了。尤其后面这个疗养区,有点意思,姑娘也漂亮,我没病都想进去住两天体验一下。

最初决定这么设计疗养区的时候,伯颜还不太同意。

他觉得,你看病就看病呗,望闻问切一番,开个药方,拿回去吃药不就行了?整这豪华病房实在没有必要,蒙古人没有看病住院的习惯,甚至见都没见过。

朱祁镇却说,这你就不懂了,咱们是模拟战地医院的情况,要考虑到将来主要的病人都是卧床不起的重伤员。伯颜说,重伤我们一般都不治,等死就行了,死不了的算他命大。朱祁镇说,你还好意思说,那是你们蒙古医术太差,在我这里,再重的伤都有希望治好,所以不能随便放弃。

于时,在朱祁镇的强烈坚持下,才搞成了现在这种疗养院会所风格。

没想到,还挺受欢迎。

也别管这帮贵族们有病没病吧,反正开业不到一旬,高级病房就已经住满了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