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朱元璋与刘逸尘继续深入商讨渡江后战略布局。刘逸尘深思熟虑后说道:“渡江之后,我们可先在江南迅速站稳脚跟,攻占一些地理位置重要、战略意义深远之城池,建立稳固根据地。然后,实行休养生息之策,轻徭薄赋,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丰衣足食。”
一日,朱元璋与刘逸尘在营帐中议事,商议如何进一步拓展势力。
刘逸尘欣然应道:“重八,你此次打算带多少兵马出行?是否要将三千骑兵全部带去?”
朱元璋放声大笑,自信满满地说道:“大哥,无需如此兴师动众,有三十个人便已足够。”
“三十人?这未免太少了,至少也得带三百人,方能确保安全。”刘逸尘一脸认真地劝道,“重八,你身系全军安危,不可鲁莽行事,务必谨慎小心。”
朱元璋心中明白刘逸尘的关切与担忧,但他心意已决,说道:“大哥不必忧虑,我此去只是前去查看情况,人多反而容易打草惊蛇,引起对方警觉。大哥只管在此静候佳音,我定当平安归来,带回好消息。”
朱元璋当即挑选了费聚和花云二人随行,另加二十八名精锐骑兵,每人配备两匹战马,从临淮出发,马不停蹄,立刻南下。
在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曾带领九名步卒,徒步南下,历经六天艰难跋涉,才抵达宝公河。彼时,天气酷热难耐,朱元璋不幸染病,身体抱恙。然而,即便如此,他凭借顽强毅力与卓越领导才能,依旧成功完成招降任务,收获三千青壮民兵,为红巾军壮大增添一股新生力量。
而这一次,朱元璋提前数月出发,天气凉爽宜人,部下也换成了三十名精锐骑兵,阵容整齐,威风凛凛。
隔着宝公河,对面有一座寨子,名为驴牌寨,寨中聚集数千人马,声势颇为浩大。
朱元璋一行刚到,对面便派来了使者。使者趟过宝公河,恭恭敬敬地跪在朱元璋面前,说道:“鄙寨如今粮草短缺,恳请赐予粮食三千石,我等愿为前驱,追随将军!”
朱元璋浓眉一挑,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使者,沉声道:“尔等既欲追随于我,为何不直接来投,反倒先索要粮草?且这三千石粮食并非小数目,我红巾军亦是军粮紧张,岂能轻易予人?”
使者面露难色,嗫嚅道:“将军有所不知,寨中虽有数千兄弟,但近日来元军屡屡骚扰,周边又逢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兄弟们已多日未曾饱食。若将军能解这燃眉之急,我等必当肝脑涂地,效命于将军麾下。”
朱元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且问你,驴牌寨中众人,可都是真心反元?有无与元军暗中勾结,首鼠两端之人?”
使者赶忙磕头道:“将军放心,我等皆对元军恨之入骨,绝无勾结之事。只是如今缺粮少食,人心惶惶,若能得将军相助,必能重振士气,与元军死战到底。”
朱元璋转头看向费聚和花云,二人会意,微微点头。朱元璋继而对使者说道:“既如此,你且先回寨中,告知众人,我朱元璋并非薄情之人。待我回去商议之后,定会给你们一个答复。但若是让我发现有任何不实之处,休怪我军法无情。”
使者千恩万谢,起身退去。
朱元璋望着使者远去的背影,对费聚和花云说道:“此寨情况不明,不可轻信。我等且先在附近安营扎寨,暗中观察几日,再做定夺。”
于是,朱元璋一行在宝公河附近扎下营寨,派出密探四处探查驴牌寨的虚实。数日后,密探回报,驴牌寨中确实有数千人马,但大多是些乌合之众,缺乏训练,且寨中内部管理混乱,人心不齐。不过,其中也有一些颇具武艺和胆略之人,若能收归麾下,加以训练,可为我军所用。
朱元璋得知情况后,心中有了计较。他再次召集费聚和花云商议道:“这驴牌寨可图,但需用计。我欲先施离间之计,分化他们内部,然后再趁机招降。你们可有何良策?”
费聚思索片刻,说道:“将军,可先散布谣言,说寨中有部分人与元军暗中往来,意图出卖寨中兄弟。待他们内部产生猜疑和混乱之后,我们再派人前去游说,许以重利和前程,想必能有不少人动摇。”
花云也点头道:“此计甚妙。同时,我们可在寨外佯装练兵,展示我军军威,让他们知晓我红巾军的强大实力,使其心生畏惧,更易就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