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穿一件无袖直襟、落花生型布扣的白短褂,裤管挽到膝盖处,浑身湿透。小伙子从肩上放下弹棉工具,撸了一下粘着额头的黑发,对着大厅里的人点头笑了笑。众人发现,小伙子中等个头,方脸阔嘴,五官端正,身体结实。大家七嘴八舌向弹棉郎了解情况,从何处来?到哪里去?

弹棉小伙解下短褂擦了一下满是水珠的脸和湿漉漉的头发,自我介绍了一番:“我姓伍名林,名字叫伍林,今年22岁。家住文泰县。我从老家出发,一路弹棉一路讨生活来到了宣阳。本来要在宣阳镇附近先找一个村庄弹棉,昨天在宣阳镇街上听别人说起毛家村有生意做,附近村庄也不少,就急着想来到毛家村。早上天一亮就从宣阳镇里出发,想不到路这么远。”

大家哦哦连声。伍林想到布包里找一点吃的,发现早上买的几块饼干被雨水浸泡的溶化成了粉末后被雨水冲刷得一无所有。

王荣旗见状,知道伍林肚子饿了,从自己的布兜里取出一盒分来的福饭,划出一角倒进碗里又夹了几片福肉递给伍林吃。伍林毫不客气,说了一声“谢谢”,端起来一口气就狼吞虎咽吃完了。大家见状问伍林吃饱了没有?伍林其实肚子还是很饿,自己也是在山里长大,出来赚钱讨生活,知道大家都不容易,笑着很客气地说着:“饱了饱了。”

祖庙前溪坑里的水涨到路坎一半时,太阳突然出来。大殿瞬间变得亮堂,雨也停了。众人纷纷走出大厅门口。伍林随众人走到门口仔细一瞧,只见庙前檐后云气腾腾;抬头望远处毛家村古道岭,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两边青山险峻突兀,被雨水冲刷后,青翠欲滴。

回到村里,大队长王春云帮助伍林租了一间房。伍林渐渐开始了自己的本行。毛家村响起了“别、别、当——”的声音。毛家村附近相邻村落的村民闻讯也拿了自家的旧被子破棉絮来到毛家村找伍林弹棉。

毛家村祈福求雨后,天气竟变得如人使唤似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整个夏秋两季稻谷、瓜果、蔬菜长势比往年好得多。

一年一次的“新米节”又到了,按照传统习惯,老泉翻开黄历选定日子。“新米节”比不上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气的重要,但在毛家村也是非常隆重的。每家每户早早就去请了外村的至亲来过“新米节”。磨了豆腐,割了肉,买了酒,摆上时新蔬菜瓜果,满满一桌子。祭拜天地完毕,又祭拜五谷神。一套仪式完成后才放开肚皮开始大块嚼肉大碗喝酒。

王赟是专门放牛的。牛是农经伙伴,牛耕田犁田全靠它们。生产队长早几天就提醒王赟在“新米节”当日早一点归栏,烧米汤给耕牛喝。集体化时的牛棚都是平房,里面是一个又一个连着的隔开的木栅栏,一个栅栏一个牛圈。因为牛多,王赟为了区别就将牛取名,让人容易识别。有时候根据牛的特征象征村民某个特征,也就取人名的名字。人为大,牛为小。王发田和王赟是同一个生产队里的村民,长得矮墩墩又圆又胖。有一头牛比其他牛肥圆横宽,就显得矮墩了,王赟叫它“小法田”,大家就跟着王赟叫这头牛“小发田”。

王赟烧了米汤和女儿梅华两人抬到牛圈里一勺一勺过去,当走到绰号“小发田”的圈栏门口时,王赟呆住了:“小发田”没有。以往习惯,傍晚时分,牛自己会集中到在山顶湖边等候的主人身旁。王赟用竹篱一撩,领头牛开走其他牛就跟着归栏,不用数个肯定一头不漏。今天王赟将牛集中时,指引头牛开走时,一时疏忽,没有领悟到今天是提早归栏。王赟紧张得手也抖了起来。梅华从来没有看见父亲这样紧张模样,径直跑到家阳家里,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正在帮助奶奶炸豆腐的家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