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阿强和智美共同汇总、梳理这两天的调查结果。
阿强认为:海蓝伪装成清洁工人,以较低层次混入公司内部,窃取密码和指纹的难度会相当大,不如以较高层次更为容易。
智美却有不同看法:新入公司的技术类人员是很难进入研发中心的,没有相当多的经验积累,也不可能进入较高层次。如果想策反较高层次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可保洁人员流动性大,海蓝正好利用了这点方便,而且她进入公司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阿强还想到另外的问题:窃取密码和指纹的人最后能否确定就是海蓝,还是另有其人,或者两人是配合行动?
阿强和智美商量后,根据她身份造假这个疑点,决定先把海蓝做为重要目标,通过初步调查来认定或者排除。如果可以认定,就深入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排除就另起炉灶,再行扩大范围调查其他人。
围绕海蓝的调查立即开始,所有调查都在保密中进行。
按照公司的规定,保洁员实行轮换制。每个人都不在固定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他们长时间接触某些人或事。
智美不禁深深的佩服苏总的智慧,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确实是有科学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
两人决定从剩下的那些保洁员入手,先行收集她们可能谈论到关于海蓝的各类信息。为了保密,智美动用了有线窃听手段,凡是保洁员集中活动的地方,比如休息室、保洁员宿舍等等都在窃听范围内。
经过三天监听,终于捕捉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他们知道了海蓝四十多岁,离婚后自己生活,家乡那里风光很美,经常说到黄山,有条很粗的金项链,有时休息日不在宿舍住,听说有个相好的,男人是工程师,坐火车回家,走的时候急匆匆的……
两人分析了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按照常理,即使是最狡猾的间谍,平时谈论起生活来,也不可能很快用虚假场景应对自如,多少会流露出些真实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里就会有她的蛛丝马迹。
可他们监听到的这些信息,只有“休息日不在宿舍住”和“走的时候急匆匆的”可以算是疑点,而这两个疑点目前还不能证实海蓝就是窃取密码和指纹情报的那个人。
再想想“男人是工程师”这个细节,智美忽然想起了窃听的事,有个女人试图了解安保设备的品种、运行方式和数据,会不会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也许海蓝就是那个女人哪?
智美把自己的想法和阿强说了,阿强觉得这里的巧合太多,应该没有那么神奇,再说,手里没有海蓝的声音样本,也无从去比对证实。
阿强决定先搜查海蓝的住处,争取从她留下的物品中寻找线索,有了充足的证据之后再决定下步行动。
阿强简单向苏总汇报了调查进展情况,并希望苏总能让后勤部门给保洁人员召开个卫生工作会议。
第二天七点半,保洁员上班后,后勤负责人立即召集所有保洁员开会,重申了卫生的重要性,并组织他们集中精力打扫了库房区的卫生。阿强和手下趁机打开宿舍门开始搜查。
海蓝的床在靠门那侧,经过检查,床下的箱子里空空的,床下也没发现什么线索,再向里面相看,临床的墙角上有个蓝色的空瓶,看标签是装抗病毒口服液用的,只是瓶口上没有塑料吸管,阿强小心翼翼的把小瓶装起来,查看后再没有新线索,就快速离开。
经过化验,瓶底的残留物根本不是什么抗病毒药液,而是那种能快速致人昏迷的迷药,瓶子上没有吸管,是为了不会蒸发。
事情已经很明显,从这个瓶子可以看出,这里的保洁员有问题。
第一种可能:潜伏的间谍就是海蓝,她故意丢掉这个小瓶,目的是嫁祸于人,而这正暴露了她的真实面目,可谓是弄巧成拙。不过海蓝是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应该是资深间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吗?
第二种可能:海蓝是正常的辞职,潜伏的间谍在没逃跑的保洁员中,她做完事后不逃跑,是利用了逆向思维,来个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还可以留下来,暗中观察对手的行动,再伺机做其他的事情。
阿强说:如果是海蓝本人做的,我们就可以做出如下推测。应该是海蓝在管为仲的水杯里下了迷药迷倒了他,再借收拾办公室之机取得了他的全部指纹,然后再对照站在门前摄制的录像,确定是哪个手指。可她的录像资料从哪里来哪?
智美说:这个就是海蓝的聪明处,她可能会进入王新然的办公室,在她身上安装微型摄像机,再取回来播放确认。至于会不会安装到于湛和管为仲身上,还需要调查清楚才行。
想通了这些细节,阿强找苏总进行认证。苏总回忆起前些天找管总去车间检查生产线运行情况,可打电话不接,办公室还锁着门,整个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到下午才看到他从办公室出来,说是困了就睡着了……
苏总还为阿强提供了另外的信息,管为仲按完指纹后,每次都顺便向下滑动手指,抹掉自己的指纹。后面的人根本没有从认证板上提取指纹,再进行电脑合成的机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