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早朝上。
朱标正向大臣们求助:
“杂交水稻研究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大量资金。
大明的财政情况,想必诸位比本宫更清楚,从何处募集资金,诸位议一议吧。”
文臣武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无言。
听话音,朱标好像在旁敲侧击找他们要钱。
要钱没有。
要命更没有。
主动开口容易上当,倒不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反正和他们关系不大。
所以朱标一开口,朝堂之上瞬间冷场了。
朱标沉着脸也不说话。
君臣之间对峙起来。
不一会儿,殿外响起脚步声。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参见殿下。”
毛骧快步进殿,抱拳行了一礼直接说正事。
“得知朝廷财政吃紧,各位藩王急在心里,纷纷写信并要求臣加急送回封地。”
朱标故作疑惑:“你可知道信上面说了什么?”
毛骧回复:“据藩王们透露,他们准备捐赠字画、古董,交给殿下弥补财政亏损。”
“唉。”
朱标叹了口气,“本宫监国毫无作为,竟让弟弟们为本宫操心,何至于此啊!”
叹完气,又吩咐毛骧:
“藩王们礼轻情意重,本宫不能让他们寒心,即刻编纂功劳簿,将藩王列为首功。”
功劳簿?
大臣们捕捉到关键词。
李善长出言试探:“殿下所说功劳簿为何物?”
朱标解释:“研究杂交水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本宫不能让功臣寒心,凡有功者,皆列入功劳簿传于后世。”
“啊这……”
李善长怦然心动。
之前他就想主持杂交水稻研究,可惜朱元璋不许。
做官做到他这个地步,基本做到头了,如今继续当官,无非想博一个“身后名”。
以他的功绩,身后名肯定有,但没人会嫌多。
虽然有想法,但李善长没急着表态,此事有蹊跷。
朱标刚说财政紧张,毛骧就报告藩王捐款,像排练好似的,李善长决定观望一下。
在场有不少大臣看出猫腻。
看出是一回事,忍不忍得住诱惑又是一回事。
文臣们强忍诱惑,都在等出头鸟。
武将们则无所谓。
他们靠战功成名,不太在乎其他方面名利。
见大家都在“矜持”,朱标知道需要有人开头。
目光扫过群臣。
最后停在人群后方,刚得胜归朝的蓝玉身上。
蓝玉收到朱标眼神示意,毫不迟疑出列表态:
“殿下,臣这些年南征北战,蒙陛下赏赐,家中倒是有些古物,臣是个粗人不懂欣赏,留着也就当个摆设,这就捐了。”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又把目光投向其他人。
看到这里,文臣武将大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藩王带头捐款,武将中又出了蓝玉这个“叛徒”。
不表示一下说不过去。
汤和接着表态:“臣想起来了,陛下赏赐过一些古玩,臣留着没用,不如捐了。”
“我留着也没用。”
“我家里有幅吴什么道什么的字画,鬼画符似的,擦屁股都嫌硬,殿下赶紧拿走。”
……
武将们争先恐后捐东西。
不捐不知道,他们口中没价值的古玩字画,在文臣们眼中,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有些东西连李善长都眼红。
朱标让人统计捐款,一一记录捐款人姓名,并作出保证,把他们放在功劳簿第一页。
这更让文臣们羡慕。
李善长忍不住了,“殿下,臣家中有……”
“且慢。”
指标打断李善长,“本朝官员俸禄不高,本宫知道你们文官不容易,这次就免了。”
免了?
别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