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事儿说完了,接下来,就是聊民生聊边防,聊到最后,只剩一桩——立储。

有些人跃跃欲试,“皇上国事巨万,我等虽与皇上同心,但毕竟有心无力,皇上何不册立储君,朝政上也好替皇上分忧。”

皇上迟迟不提立储,官员们早就按捺不住,有人起头,顿时七嘴八舌都上前谏言,唯恐落了下风。

那些言官颇有些视死如归的势头,即便圣颜不悦,也照旧大义凛然地昂着头规劝,“储君乃国本,国本不定,必然危及江山社稷之稳固!”

“皇储之位空悬,对上不能慰先祖,对下无以安万民……”

皇帝虽然独断,但大胤一贯的制度就是“国之大业,取决于群议”,只能揉着眉心耐心听他们聒噪。

“三皇子行事审慎,作风正派,多年来辅佐皇上处理内务,从无怨言,且如今纯王为长……”

御史大夫从鼻子眼儿里出气,眼里都是鄙薄,“大邺自高祖皇帝起,就主张立贤不立长,太……”

想到提前太子犯了皇帝的忌讳,话锋一转,“太放肆了,赵武鸣贪赃枉法,连放赈的钱都不肯放过,蕙贵妃作为家姐长辈,不行规劝,如何教诲后世之……”

话还没说完,就被吏部侍郎给堵住了,“前朝之事关内庭何关,再说女子出嫁,便与母家没有关系,皇上都已经允许贵妃娘娘留在善宁宫内养病,御史大人这般忤逆,难不成要凌驾于皇权律法之上!”

御史大夫是辩论好手,没有半分慌张,朝上拱了拱手,“侍郎大人不必乱给在下扣屎盆子,在下有没有忤逆之心,皇上心中自有论断,济王战功赫赫,礼贤下士,朝中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明君自当择贤……”

拥护济王的声音越来越多,支持三皇子的也不遑多让,殿里吵吵闹闹,俨然像城西的菜市口。

李洵舟和李长嬴处境尴尬,立在两侧一言不发,任凭两边吵得唾沫飞溅。

常念奏对完就退到了御桌旁,她是皇帝的人,没有表明立场的必要。

她勾着头,却忍不住偏头看两位当事人。

纯王是座上菩萨,雷劈在脑袋上也舍不得皱一下眉,两只手交握在身前站着,脸上依旧是那副平和澹宁的模样。

再撇过眼神看另一侧,没想到正对上济王那双锐利的眼睛。

她一惊,忙装作不经意地垂了眼。

御案后的皇帝听了半天,到底忍不住了,一声够了,乱糟糟的大殿里立时安静下来。

皇帝的目光有意无意地从济王身上飘过,最后落回那群慷慨激昂的老臣身上,冷笑道:“朕还没死呢!你们一个个嚷嚷着立储!是不是且等着朕死呢!”

这话说得重,原本垂手站立的官员一个个像被砍断了腿,纷纷跪倒在地。

皇帝愤然离座,“立储之事,朕自有定夺!谁再敢妄议,别怪朕不顾贤名儿砍了他的脑袋!”

说罢,不顾群臣的苦苦哀求拂袖离去。

皇帝对皇权地掌控,仿佛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官员们一个个失魂落魄,曹总管扬声叫散朝,众人只能惶惶地退出殿门外。

御史大夫和吏部侍郎冷不丁碰到一处,各自朝对方翻了个白眼后扬长离去。

几个官员站在廊下,对插着袖子看着院子愣神,一阵冷风吹过来,才渐渐醒过神,满面愁容地下了台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