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 547 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新的篇章正在徐徐展开。这一年,余祭登上了吴国的王位,成为了这个国家新一代的君主。

余祭继位后,心中暗自琢磨着父王的意图。他明白,父王一直有意将王位传给四弟季札,但季札却拒绝接受这份殊荣,选择远走他乡,跑到了延陵之地隐居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余祭决定采取行动,以显示自己对季札的尊重和支持。于是,他实施了兄终弟及的制度,并将延陵封为季札的封地,人们因此尊称季札为“延陵季子”。

这个举措不仅展现了余祭对兄弟情谊的重视,也体现了他对父王遗愿的尊重。通过这种方式,他试图延续家族的血脉和传承,确保吴国的繁荣与稳定。而对于季札来说,虽然他远离了政治权力中心,但他的品德和智慧依然深受人民的敬仰。

此时,楚国国王得知吴国新王甫立,心中暗喜:“哈哈!真是天助我也!”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趁机对吴国发动攻击。他深知吴国在新君即位后可能会面临一些内部问题和调整,而楚国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楚王目光如炬,语气坚定地说:“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不久之后,楚国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而热烈。大臣们纷纷表示支持楚王的决策,他们一致认为现在是攻打吴国的最佳时机。

楚王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立刻集结军队,准备向吴国发起进攻!”

楚国军队迅速行动起来,士兵们士气高昂,磨刀霍霍,准备踏上征程。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在吴国,有大臣建议说:“大王,如今吴王诸樊刚刚在与楚军的交战中不幸阵亡,目前楚军士气高昂、风头正劲。而我吴国正处在新老君王交接之际,应当谨慎行事,不宜轻举妄动。所以,臣认为此刻应该采取守势,避免与楚军正面交锋。同时,可以派遣使者前往楚国,通过对话来缓解紧张局势。”

而诸樊的两个儿子公子光、夫概却是强烈不满,尤其是夫概,此君脾气极其暴躁,一听说要撤军,就不干了,直接对吴王余祭说道:“大王,如果您不敢打,那我们兄弟俩率兵前往迎敌。”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夫概这是公然违抗王命啊!他怎么敢如此大胆?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吴王余祭也被气得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双拳紧握,似乎随时都会爆发出来。然而,他最终还是强压着怒火,没有当场发作。毕竟,夫概也是自己的亲侄子,如果现在跟他翻脸,不仅会影响士气,还可能引发内乱。

面对楚国的大军压境,余祭心里也是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深知楚国的强大,如果直接与对方对抗,可能会导致吴国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退缩则意味着失去尊严和国土,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是不可接受的。

在内心挣扎了一番之后,余祭终于下定决心,要勇敢地迎接这场挑战。他知道,退缩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于是,他坚定地走向夫概,眼中闪烁着决心和勇气。

“你的父亲是我大哥,此仇不报我也不答应。”余祭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仇恨。他紧紧地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和决心。

夫概静静地听着余祭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感动和敬佩之情。他知道,自己的叔叔并非胆小怕事之人,只是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如今,楚国主动挑起战争,这正是他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正愁没机会报呢,现在楚军既然来犯我,那么我们就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余祭的话语充满了斗志和豪情,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们都将全力以赴,保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夫概用力地点点头,表示对余祭的支持和认同。他知道,这一刻,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与楚国展开一场生死较量。虽然敌人强大,但只要他们团结一致,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未必没有胜算。

随着余祭的一声令下,吴国的军队开始紧张有序地备战。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磨砺刀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整个吴国内部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激动的气氛,每个人都期待着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即召集了国内的精锐部队,并亲自率领他们前往战区迎敌。

雩娄位于如今河南省的东北部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楚国此次进攻的重要目标之一。雩娄城邑坚固,防守严密,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城内军民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楚军将领们深知雩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们决心要攻克这座城池。楚军士兵们士气高昂,奋勇向前,对雩娄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城中百姓也奋起抵抗,与楚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楚军没想到雩娄会如此难以攻克,几天下来伤亡惨重,楚军开始撤退。

在吴国,余祭向士兵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激励他们要勇敢地面对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和亲人。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余祭战斗到底。

随着一声令下,吴国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出,向着楚国的方向进发。一路上,他们穿越山川河流,克服重重困难,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