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总是人性的弱点。沈家的人很体面地走了,走时也没有忘记炫耀一下自己的虚荣。留下的看家人,一时间,似乎成了这里的主宰。
几天过去了,白水镇倒也平安。虽然战事和传闻就像一对孪生姊妹,伴随着秋的晦色,向镇子一步步迫近,似有日益疯长的可能。但此间周边乡野的开放女子依旧没有改变结伴而来为矿上那些异乡人服务的传统,甚至连县城里的风尘女子也趋之若鹜。从官办煤矿发薪的那一天开始,小镇的嘈杂就热闹起来。
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历史早已时过境迁,倘若商女知恨,陈后主又力挺国政,陈的江山如故。假如江山永固,岂会有后来的女真、蒙古诸“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朝的疆域辽阔。商女只是男人手上的一件衣,也是需要讨生活的,与国事无关。
诚然,这种局象还混杂着逃难人群的过往。镇子只是一个歇脚的地方,如驿站,歇一歇,再上路,那情景,就像是落荒的难民,不知哪一站是安全的终点。
从什么时候起,镇上的行人日渐多了起来。这些人多是出来避难的。小镇的地理位置,天然的要比城里的安全些,眼下还没有看见日本人的小飞机在头顶上盘旋。据说城里的人天天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日本人的小飞机又时不时地在县城的上空兜来转去,绕上几圈儿,有时撒些传单就走了。
镇上的繁荣让商家以为,日进斗金的机会来了。于是,学着传统的做法,早卸铺板,晚打烊,把红红绿绿的纸张贴的满镇子都是。那时日,镇子热闹非常,战事的阴影一扫而光,白水镇有一点过节似的。本指望着能借光做成几笔好的生意,就像跑江湖的艺人解出浑身的招数来迎得看客的满意,可生意做得还是清淡。商家的如意算盘第一次失手。失手是因对时局的误判。也有不失手的,生意做的顺风顺水。
和安粮栈关门停业,挂出一块“今日盘点”的安民告示牌。前来买米买面的四乡人,看见粮栈门板已落不免悻然而去。有的气愤不过,在地上跺上一脚,说上几句,以泄不满。
沈掌柜和沈太太都走了,是他的结拜兄弟派人把他接走的。
沈掌柜走的很体面,也很自然,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似乎觉得沈掌柜的走和战事的传言丝毫没有任何关系。沈掌柜不喜欢人家说他避难,沈家是有脸有面的人家,哪能经得起别人说。
走时沈掌柜还请了镇上的商会会长和那些大户到府上小叙一番。说是到他兄弟那暂住几日,铺上的事情还请各位多多关照。其实粮栈都关了门,还要什么关照。沈掌柜真会说话,只是借了结拜兄弟的面子,脸上光彩的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