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本源为气。太极就是气,一气积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
中国自古便有这样的说法,房屋要建造在有生气的地方,更何况一城之主门,坐北朝南的南城门便应运而生,它既因面临南向中原的商道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风水上讲,也顺应天道,北为阴,南为阳,为火,为明,亦有面南而治之说,可以得山川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南城门除了要建瓮城,城门上方还将建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城楼,城楼可观战、阅兵,工程质量和难度比另外三面城墙更大,所派的施工队也是在各施工队里的佼佼者,最近几个月在工厂的施工表现最为优秀的队伍。南城门作为施工现场的重中之重,施工五队也是人数最多,人员最为精良的一队,人数相当于其他队的一倍半。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采用了终身负责制,哪个施工队负责哪面城墙,会一直负责到施工全部结束,以后工程质量出现任何问题也能直接找到当时的负责人,苏青戈不怕他们敷衍了事,这几个施工队的负责人都是山庄的老人,家小都在山庄,他们的孩子也在学习班上课,有几个还被选拔进了商队里,很快要去往中原,一家人的命运都挂在苏家身上,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况且这么大的工程,他时常也要过来抽查,哪容得人坏事。
马车行到南城门,苏青戈下车先去各处看了看,目前几面城墙的工程进度相仿,地基已经完工,正在建墙体,钢筋的长度为三米,钢筋龙骨至少要绑到三米再浇灌水泥砂浆,模板的搭建会留出一截钢筋,以便向上续接钢筋。
此时南城墙是分成三队进行的,城门的左右两边建城墙的各一队,两边同时施工,墙体已经绑完最下面的与地基相连的三米,正在往摸槽里灌砂浆;建城门是一队,高达四米的两根承重门柱已经建完摸,卸下了模板,门柱主体部分和左右两边的钢骨是相连的,并不是分开修建的,城门内层要装两面钢板门。
为了解决两扇钢板门自由轻松的开合,苏青戈将这两扇门设计成平拉式,钢板门下面会装钢制滑轮,钢槽则安装在上面。
钢槽安装在上面,也是为了防止在紧要关头,城门不会被卡住,钢槽若是安装在下面,势必要考虑城门过车的地面平整度,钢槽就得嵌进地面里面,那么这样一来,刚槽内会很容易掉进去碎石和土灰,若是紧要关头有人使坏,只需往钢槽里扔几块碎石就能阻住城门的开合。
如果再将门楼的地面也镶嵌整块钢板,城门开合的阻力也将减轻,亦能有效防止滑轮常年与水泥地面摩擦而磨出凹槽,影响城门的运行,还能延缓滑轮的使用寿命。
安全可控耐用,向来是苏青戈首要考虑的问题,钢槽安装在上面,至少有人想使坏的难度就加大了。开关装置安装在城楼上面,这个装置设计的并不复杂,便于操作也是苏青戈设计的重点。
卡着城门顶端的钢槽是一个双向装置,它与城楼的地面相通,钢槽正中心开一条窄缝,这条窄缝是吊装钢板门用的,吊装是用三十二股铜线纽合的钢丝,非常牢固,经过实验,完全可以承受城门的重量,钢丝的另一端固定在钢槽上方的十八个大型滑轮上,滑轮大可以使转轴运行的速度加快,开关城门的速度也就可以随意调整,每扇门顶端由九个滑轮带动,这些滑轮则固定在一架可滑动的钢架上,直接推动钢架在地面运行,城门也就跟着开合了。
为了保证城门的安全,安装钢槽的地面不但加固了钢筋龙骨的配比,地面上也要加装一块钢板,方便钢架滑动。
这时先做好门柱,是让打制钢板门的铁匠先来测量尺寸,接着就要依据这个门柱的尺寸来打造大门了,城门有人也提议可以做成木门,上面包一层铁皮,即可减轻城门的重量,又能节省金属,但是苏青戈考虑的是日后若被攻城,冷兵器的攻城是异常惨烈的,九米高的城墙难以攀爬,敌人会将方向转移到最薄弱的城门,只需敢死队开道,用破城的木桩撞击城门,或是木柴和火油堆放在城门下,薄铁皮既经不住木桩撞门,也经不住火烧城门,里面再加那层木门,破城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最终苏青戈定了耐高温的铜板门,掐断任何一点隐患。
他过来的时候,平舆正带着两个徒弟量尺寸呢,苏青戈过去看了看,没有打扰他们的工作,之检查了脱模后的门柱便走开了。
阿鹤随后带过来一个极瘦的青年(话说,他来到这里还没见过胖子呢),这人样貌一看就不肖中原人,浅褐色的琉璃眼仁,鼻眼轮廓很深,长的很好看,左脸颊上却突兀的烙了一块铜钱大小的奴印。这张如此突出的相貌却没有因为烙在左脸颊上的奴印而失采,在苏青戈这个来自后世审美观的人来看,反而觉得有种特别的观感。
不过因为这块奴印,也让苏青戈有些讶异,大约是这一带有一个愿意收留孤弱的苏家存在,所以他来到这个半奴隶半封建的世界后,对于“奴隶”仅仅是耳闻,还没见过一个真正的奴隶,而且这个人是他来到这里以来,见到的最好看的胡人,胡人因为地域和水土的缘故,线条大多粗犷,不同于汉人的五官柔和,就像楚国那位阿重长相就是偏精致那种好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